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2.
朱杏枝 《学语文》2008,(6):35-35
黄州城外濒临大江的赤壁矶,只不过一红色的山冈,略无草小,由于遇上了才情超迈、旷绝古今的苏轼,才借助他的《赤壁怀古》词和前后《赤壁赋》而名扬天下。这是一个江山因才子美文而传的例子。赤壁江月静静的照耀着亘古以来奔腾不息的大江,阅尽了人世的沧桑.或许她最有魅力的瞬间是因为拥有了坡仙清澈洞明的旷达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赤壁遇苏轼也是江山之幸。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征,在对词的断句和分析中,不少人忽略了这一点.故本文所谈问题,对词的分析、鉴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赤壁与苏轼     
潘博成 《现代语文》2005,(10):38-38
赤壁,是不可一世的曹操的伤心地; 赤壁,是智勇双全的孙刘的转折点; 赤壁,同样记载了苏轼的豪迈与不屈,  相似文献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郭沫若、叶圣陶和周汝昌先生都认为“五、四”句式应作“四、五”句式。本文认为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正确的,不存在句式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赤壁矶的江山风物、人文景观和苏轼的仕宦经历、宗教信仰等角度,全方位地解读苏轼的一词二赋,通过探寻这位千古奇才钟情赤壁并借此产生传世之作的缘由,进一步了解苏轼卓尔不凡的生命意识、人生哲学和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8.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平各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吧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的风清,如此良夜何?”  相似文献   

9.
王海宁 《文教资料》2012,(14):15-16
苏轼在元丰五年三咏黄州赤壁的名作,传诵千古、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应从作者思想、情感抒发模式、抒情方法等方面对三篇名作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情感突围,探寻其被贬黄州之后痛苦挣扎、自我宽慰、不断调适自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宋元丰五年,岁在壬戌,即公元纪年1082年,农历7月16的晚上,苏轼和杨道士几人驾着一叶轻舟,带着几坛自酿的水酒,趁着月色阑珊之际,行至黄州赤壁之下。远处是他布衣躬耕的村舍,更遥远的地方是官场喧嚣的京城。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篇作品分开来看,并且比较笼统地说前赋“旷达乐观”,后赋“虚无飘渺”。而前、后赤壁赋都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时间上也很接近。如果我们把两篇作品与作者生平联系起来考察,把前、后赋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从寻找二赋的异同点入手,互为参照,我们就会发现,苏轼对月色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贬谪黄州的苏轼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著名的"赤壁三咏"中,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人生感慨.试从赤壁情结产生缘由、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力图让苏轼赤壁情结更具体、更形象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前赤壁赋》属于与散文和戒、铭、吊文不同的文赋;“扣舷而歌者”是客,即作者运用赋体常见主客论难结构方法将复杂思想的一面外化而设计成的一个人物;引起作者飘飘欲仙感觉的是初秋水面较盛的雾气而非辽阔的水面;该文主题思想应是作者触景生情,追缅英雄伟业不在,慨叹自己壮志难酬、岁月无情,同时又努力以来日方长,且寄情山水、知足常乐来宽慰自己。  相似文献   

14.
苏轼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游记,尤以前后《赤壁赋》最为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5.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相似文献   

16.
悲剧意识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历程中,它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中介,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用悲剧意识解读《前赤壁赋》,更深入地理解、体悟苏轼的文化心理和艺术人格,对社会变革时期构建坚强的心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文坛巨匠苏轼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谪居黄州时所作,通过赞美赤壁江山胜景与追忆周瑜等风流人物,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流露了事业无成而年华虚度的感伤。这首流传千古的豪放词代表作,凭借非凡的创造气魄和笔力,突破了五代、宋初香艳狭小的天地,对词境作了重大开拓,无论是内在意蕴还是  相似文献   

18.
论述苏轼《前赤壁赋》文中的主客对答的“客”应实有其人的道理。分析客和苏轼面对同样的景色,之所以感受不同,品位各异,根源在于两者观赏大自然时站立的角度和心态不一样。最后说明人生感悟是他的精神流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一样,都作于苏轼一生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二者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合,采用“托事以讽”、借古喻今的手法,在艺术特色上颇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