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平易近人的美国民族英雄,勇武精神长存的“冠军”。1971年,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公园的拳击馆内,穆罕默德·阿里对乔·弗雷泽的首次拳击赛开始前,著名的拳击家们正被一一介绍给观众。不知怎地,前排一张久已为人们所熟悉的面孔被看漏了。但观众们知道他在场,拳迷们齐声呼道:"我们要见见登普西l我们要见见登普西!"当杰克·登普西终于跨上拳击台时,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大有撼动拳击馆之势。对于无数美国人说来,杰克·  相似文献   

2.
萧可能下意识地希望自己是才华出众的乔治·李的儿子,而不是境遇可怜的乔治·卡尔·萧之子。按照推理,索尼应该是李的儿子,但他为了维护母亲的名誉到处宣扬他的父亲是乔治·卡尔·萧。对于与李的关系,他采取行动,也许是唯一实际的行动并坚持这样做。他略去了与乔治·李和乔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赖斯所著一本关于理查德·伯顿的书终于问世了。书中竟然没有提及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实际上,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伊丽莎白·泰勒以前的丈夫,英国著名演员理查德·伯顿,而是生活在19世纪的理查德·伯顿。他除了对于和他相隔一个世纪的伊丽莎白·泰勒一无所知外,几乎  相似文献   

4.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5.
才气焕发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1829—1896)是拉斐尔前派社的创始人。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生于南安普敦。他的父母看出他早熟的天资,在他九岁时便迁居伦敦。是年他荣获皇家艺术学会绘画银质奖章。他十一岁进入皇家艺术院附属学校学习后,荣获一系列的奖赏,其中包括1847年的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6.
科波拉的从影生涯魏晓昕编译对电影导演、制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来说,1993年是他的丰收年,他的最新成功力作──根据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改编的《穗拉库拉》荣获三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对朱利亚·弗菜明畅谈他的生活和工作。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向喜欢讲...  相似文献   

7.
1930年7月7日,在英国苏塞克斯柯南·道尔的家,英国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他的创作者———柯南·道尔——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对于他的许多读者和崇拜者来说,所有侦探小说里最著名的大侦探似乎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许多人认为,福尔摩斯是根据爱丁堡的约瑟夫·贝尔博士创造的,这或许是真的。然而,毫无疑问,真正的福尔摩斯就是柯南·道尔爵士本人。柯南·道尔有着不平凡的多彩生活——他即是个学生、物理学家、作者、而且还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知道他一直是以私人侦探身份出现的。他坚持正义,鞭挞邪恶,寻求真理,敢于揭露官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9.
克里谈她的父亲罗伯特·肯尼迪周年编译罗伯特·肯尼迪被害25年后,他的女儿克里·肯尼迪·科莫谈起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往事,以及他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罗伯特·肯尼迪是位政治家,但是美国人民却视他为明星。那年春季竞选期间,作为美国参议员的他,无论什么时候出现,...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上他以清新的文体及技巧而闻名于世。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使馆的法务官。他因两岁丧母,八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13.
百年孤独     
何·阿·布恩迪亚和乌苏拉是表兄妹。他们的结合受到亲族们的反对,因为乌苏拉的一个姑妈同何·阿·布恩迪亚的一个叔叔结婚,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但年少气盛的何·阿·布恩迪亚却无所顾忌地说,生下猪崽子也没关系。两人毅然结婚。可乌苏拉总是心有余悸,结婚一年多拒绝跟丈夫同房。慢慢地村里人都传说何·阿·布恩迪亚不通人道。在一次斗鸡中,他赢了邻居普罗登西奥,后者心里窝火,当众奚落他不能讨好老婆。何·阿·布恩迪亚受不了这种侮辱,  相似文献   

14.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与一生     
瓦连京·费多罗维奇·布尔加科走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布尔加科夫的女儿达·瓦·萝玛柳克关于父亲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印度画家拉维·瓦尔马华隹编译拉贾·拉维·瓦尔马是印度无与伦比的绘画大师。他是第一位掌握透视法、使用人体模特儿来描绘男女诸神的印度画家,他的画作不仅打动了达官显贵,也吸引了平民百姓。他的作品的广泛流传,使他这个虔信神灵的贵族画家家喻户晓,而在他以前,印...  相似文献   

17.
亚历克·吉尼斯爵士是英国电影界一名才华横溢的性格演员,他在影片《吉诃德神父》中扮演主角吉诃德。影片中,他与一个共产主义者(由利奥·麦克恩扮演)结伴周游西班牙。一天.亚历克向作者戴·卢因谈起他为什么起初拒绝扮演吉诃德。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2·17—1827·3·26)可惜,可惜—一太晚了!A.W.塞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传》,H·E·克雷比尔编(1921)贝多芬最后一次患病时间拖得很长,也很痛苦。这场病始于1826年12月初,当时他刚从乡下探望兄弟同到维也纳,此后就足不出户,一直卧病在家。水肿是  相似文献   

19.
雪冬 《世界文化》2005,(10):16-17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以创作出悠扬的芭蕾舞曲和歌剧,悦耳的交响乐和钢琴协奏曲以及活泼的合唱和室内乐而闻名于世。一个敏感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国的康姆斯科夫金斯克。他的父亲——伊尔亚·彼特罗维奇是沙皇政府的一名官吏。他的母亲——亚历克斯安德拉·阿西尔具有一半的法国血统,她长期患有仰郁症,与7个子女的关系十分冷漠。幼年的柴可夫斯基就对复杂的乐曲旋律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可是鉴于他遗传有母亲脆弱的精神状态,对他颇为关爱的家庭教师法妮·德巴赫并不鼓励他学习钢琴。女教师的看法或许是对的。一次在…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美国的浪漫派诗人、侦探推理小说的先驱者爱伦·坡一生经历之奇特是罕见的。他的生身父母是流浪艺人。他三岁时,父亲去向不明,而母亲因患严重的结核病倒在里士满慈善医院的病床上。他母子的悲惨遭遇在报上登出以后,居住在里士满市的富有的烟草商约翰·爱伦极为同情,向这可怜的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久,母亲去世了。爱伦·坡成了那位烟草商的养子。从六岁起他在英国接受了五年的教育,返美后曾入大学和士官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爱伦·坡18岁时发表《第一诗集》,开始了作家的生涯。母亲死时年方三岁的爱伦·坡全然不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