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路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4):I0002-I0002
在印度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驮着东西到集市上去卖。东西卖掉了,老头和孩子开始往回走。路上,老头把孩子放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走。这时候,路上有的人便责备起孩子来:这孩子真不懂事,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让老人在地上走呢?  相似文献   

4.
一群孩子在老人的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值得玩味的故事:一群孩子在一老人家门前嬉闹,吵嚷尖叫,老人不堪其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给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来到这里。这次老人给了15美分,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孩子们仍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果然,老人的门前恢复了宁静。  相似文献   

6.
工作脱不了身,老人没办法来照顾,究竟能不能送孩子去全托?真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为谁而玩     
《教育》2012,(33):60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  相似文献   

9.
找准切入点     
正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相似文献   

10.
邓开平 《考试周刊》2011,(48):60-60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外出打工,奔波忙碌,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多是将孩子放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监管。然而,年迈的老人们疼爱孩子,心疼孩子,认为现在的孩子“贵”得很,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和罚,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老人们大多不会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很满足了。  相似文献   

11.
谁看透了谁     
一大群孩子在老人门前玩游戏,吵吵嚷嚷,闹了个不亦乐乎。接连几天过去,老人几十年的午休习惯彻底玩完,老人难以忍受了。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两块钱,他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1,(12):59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3.
他知道那个礼物是什么了……知道它过去是什么,也知道它现在是什么。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有一样东西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老人解释说:“因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住在僻静的房子里安度晚年,可是一天下午,一群孩子的敲桶、打闹声改变了这里原本的安静环境,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老人为此很烦恼。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便告知孩子们自己很寂寞、无聊.希望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敲桶、打闹的声音,为此会付给孩子们一些小费,孩子们快乐地答应了。开始几天他们敲得很起劲,也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小费:过了几天.老人告诉孩子们,自己生活遇到了些困难。小费要少给一些,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按时敲桶:又过了几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小费还要少给一些。于是.孩子们渐渐厌倦了敲桶,所以敲桶的孩子也少了;再后来.老人告诉孩子们没有能力付给他们小费了.最后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来敲桶了。这样,老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隔代老人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真实鲜活地呈现隔代老人对隔代教育的认识和感受。研究发现,1.隔代教育之“隔”:听孩子父母的:尽量保持一致;有分歧但尽量隐忍;有分歧、有当面冲突;2.带孩子最深的感受:带孩子很开心,再累也不嫌累;带孩子累,累得要命;自己的孙辈,有责任带好;3.如果能自由选...  相似文献   

16.
曼语  涵妈妈 《父母必读》2014,(10):138-140
当老人融入我们的育儿生活之后,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位居孩子心中的首位,这让爸爸妈妈何等失落!与其抱怨老人像情敌一样和我们"抢"孩子 不如静心观察 他们到底用何秘诀缴获了孩子的心。认真学上几招儿,不仅能“夺回”孩子,也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摔倒了,父母赶紧跑过去扶起了他,望着孩子又欢快地继续向前跑,父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站在一旁观察良久的一位老人提醒这对父母:在你们扶起小孩时发现他掉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东西吗?这对父母很疑惑。老人说:“孩子忘了说声‘谢谢’,丢了一个人最起码的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回报精神。尽管孩子小,可这种东西理应从小就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朋友     
雷静 《今日教育》2006,(12):1-1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你在幼儿园工作肯定很快乐。”是啊,在幼儿园工作,让人觉得年轻,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被人称为孩子王的事业。八年前我带着我的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这多彩的世界,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9.
我很幸运,房东碰巧是有钱人。我们住着房东长子的房子,与房东老人同住一个院子。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替我看过孩子,老太太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也常常带孩子们去帮忙。每天频频和老人家打交道,在朝夕相处间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在愉快相处中,我很幸运地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人生道理。房东老先生前两年身体垮了,现在住在老人院,家里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到老人一个人不方便,我做了好吃的东西,都要送一碗给老太太。  相似文献   

20.
一本二战回忆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纳粹准备活埋一群犹太人,其中有一位老人和孩子,他们被粗暴的纳粹分子推下了很深的土坑,孩子吓哭了。老人说:“孩子,不要哭,这是在做游戏。”孩子停住了哭声,他相信了老人的话,以为这真的是一个游戏。泥土纷纷扬扬地撒落下来……老人的一句话,让人看到人性的万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