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S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畸变     
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肉眼无法看见,只能从生物的性状变化来判别它们的存在。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量变化,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肉眼可见。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部分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3.
<正> 问题1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经过高温为什么不会失去活性?有荚膜、致病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可以进入无荚膜、非致病的 R 型肺炎双球菌,使 R 型肺炎双球菌的表型和性状均发生改变,如无荚膜表型转换为有荚膜表型,同时其非致病性状转化为可致病性状。转化的实质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部分 DNA 片断进入并整合进 R 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组。60℃~100℃的高温可杀死 S 型肺炎双球菌细胞,一小部  相似文献   

4.
张敏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5-55
格里菲斯细菌转化实验结论表明,肺炎双球菌中死的S型菌能使无荚膜R型菌转化为活的有荚膜S型菌,这是因为S型菌的遗传物质DNA进入到R型菌体内,从而使R型菌具有S型菌的性状。S型菌的DNA是如何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呢?  相似文献   

5.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1问题蔡华瑞[广东省廉江市廉江中学(524400)]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得到R型菌吗?2讨论任智安[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101 105)]如果要得到R型菌,肺炎双球菌的表面上必须要失去荚膜。理论上可行,基因重组时只要破坏荚膜相关基因导致基因失活即可。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3)]为什么S型菌的DNA能够让R型菌转化?因为S型  相似文献   

7.
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也相对简单,其繁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但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否全是无性生殖呢?从1945年开始,莱德伯格却一直着迷于寻找细菌的性别,更准确地说,是大肠杆菌中的遗传重组现象。其研究室的动力来自于1944年洛克菲勒研究院的艾弗里所发现的DNA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光滑型菌株外面有一层荚膜,  相似文献   

8.
<正>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介绍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但是没有涉及到转化的机制。转化是指用甲种细菌处理乙种细菌,使乙种细菌具有甲种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细菌转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生物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转化是怎样进行的呢?研究证明,细菌转化的机制包括吸附、吸收和DNA重组3个阶段。首先,供体菌的双链DNA被吸附在受体菌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9.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10.
1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  相似文献   

11.
<正> 1 转化和转导转化是指从一个细菌品系(供体)分离和提纯DNA,作为转化因子,处理另一个细菌品系(受体),部分受体细菌吸收供体DNH,掺入基因组中,导致受体某些遗传性状定向转变的现象。如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DNA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现象在细菌中十分普遍,甚至在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旧教材基础上增加了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由于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该实验的论述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疑点 ,因此 ,在教学、特别是复习时应作以全面的补充、释疑 ,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1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肺炎双球菌称肺炎链球菌 ,属于原核微生物。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 :光滑型 (S型 )和粗糙型 (R型 ) ,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 )和rough(粗糙 )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构成的荚膜 ,菌落光滑 ,当侵染人和动物时能使其患病死亡 ;R型细菌的菌体无…  相似文献   

13.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内容中有不少是用图例来考查的,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拓展延伸掌握不到位,图形的差异辨认不清晰,解题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一、可遗传变异问题分析(1)"互换"问题。(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基因重组;(2)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或单方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即"易位"),注:若同一条染色体的两姐  相似文献   

14.
陆军 《中学生物学》2010,(3):54-54,57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有三种情况构成,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其中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三者既有相似性,又有本质区别,现根据几个实例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1转化和转导 转化是指从一个细菌品系(供体)分离和提纯DNA,作为转化因子,处理另一个细菌品系(受体),部分受体细菌吸收供体DNA,掺入基因组中,导致受体某些遗传性状定向转变的现象。如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DNA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现象在细菌中十分普遍,甚至在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挖掘应非常细致和深刻,但在讲述有些知识和解释相关问题时,也会碰到讲不清的,现提出供讨论。1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变异现象吗?如果是,其变异来源是什么?在讲解变异时,往往很难定义,而用一句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意思是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中的性状差异,‘单眼皮’孩子与亲代‘双眼皮’形状不同,应看作变异现象。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单眼皮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造成的,可基因重组只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才会出现,一对…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介绍了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中都提到了肺炎双球菌,且涉及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型菌细胞膜外有多糖荚膜,菌落表面较为光滑,且具有毒性;而R型菌没有多糖夹膜,菌落表面粗糙,没有毒性。这两个实验最终的结果都是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此处教材中处理得比较模糊,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18.
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概念及类型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两大类。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具体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吴宁 《生物学教学》2010,35(8):70-70
I不定向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位点上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0.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内容中有不少用图例来考,有些同学对概念的拓展延伸掌握不到位、对图形的差异辨认不清晰,解起题来则是难上加难。本文以两个例题为载体,就此类问题解题注意点进行探讨。一、例题呈现例如图1表示染色体联会配对出现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