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是否继续实行文理分科,不能仓促决定。不过,文理分科模式当应取消,其理由有三:一是高中文理分科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二是高中文理分科背离了科学发展规律;三是高中文理分科违背了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中文理分科既是“老问题”,又是“新热点”;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实际上,现在谈论的高中文理分科有两个概念:一是高中一年级就进行文理分科;一是针对高考进行的文理分科。  相似文献   

3.
文理分科不分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文理分科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传统的大国,文理分科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施行文理分科奠定了自然基础:脑功能分区定位研究为文理分科做出了生理学的解释;多元智能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二层次三因素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教育学的参考。人类由工业社会向服务业社会过渡进程中,社会职业分类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为文理分科开辟了时代的航程。  相似文献   

4.
张亚群 《成才之路》2009,(15):I0005-I0005
一、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其必要性 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教学之中,逐渐形成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是高中课程分科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权。这里的“适当”。一是指时间上分科不宜过早,二是指分科应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与能力为依据。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相似文献   

5.
也论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沸沸扬扬,一部分人倾向于取消文理分科,以人大代表朱永新的意见为代表:文理分科削弱了文科水平;分科后文理分家,影响学生的素质;分科加剧了应试的竞争;分科有可能导致选错专业.反对意见则集中认为文理分科加剧了学生学业负担.作者认为,分不分科只是表面问题,实质上在于知识观和教学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取消文理分科并非是导致国民素质降低的根本原因: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现况;取消文理分科未必削弱学生文科的水平;当然文理分科也不完全能反映出中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事实上,取消文理分科虽然是一种趋势,但是时机尚未成熟,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仍尚未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在正确理解文理分科内涵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通过适当改革高考政策来缓解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我们提出"文理不分科"讨论话题后,收到了大量的来稿,参与者众多。广大教师、家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各抒己见,坦诚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他们对于文理分科问题还是有很多话要说。支持"文理不分科"也罢,反对"文理不分科"也好,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并将逐步推广,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也只有适应。但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则应该倾听各方面的声音,不断完善"文理不分科"改革方案,做到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各方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来看,争论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评判高中文理分科。基础教育公共利益的私事化使得学生和家长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教师在教育理想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找平衡而谨慎赞同取消文理分科;教育专家学者高举理想大旗。主张坚决取消文理分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对政绩和社会影响的考虑而观望,暂时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由此可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纸政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不断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文理分科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当前,主张取消文理分科的人士认为,高中文理分科导致了知识结构的不全面,导致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和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张实行文理分科的人士则认为,取消文理分科会加重高中生的学习负担。粗略看起来,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其实未必。  相似文献   

10.
在朱永新等学者的推动下,文理分科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但人们总是从文理分科的利弊角度论争。教育决策者绝不能仅关注人们的观点.更应该关注这些观点背后所代表的教育利益的争端;还应该把文理分科作为一种教育政策,从政策背后的利益分配和价值分歧来看待文理分科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首先要尽可能明晰教育价值取向,平衡各方利益,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理分科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专业预设,并且文理科目的选择带有强制性--这种"非文即理"的排他性选择,是对受教育者思维和发展的一种限制.关于文理分科制度存在种种质疑,其中包含对于分科制度下人的专业性假设的质疑、高中教育本体性的质疑、高中教育基础性的质疑、文理分科背后人的全面素质的质疑等,在质疑中应进一步明确高中教育的本体功能和发展目标,为取消文理分科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朱永新等学者的推动下,文理分科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但人们总是从文理分科的利弊角度论争。教育决策者绝不能仅关注人们的观点.更应该关注这些观点背后所代表的教育利益的争端;还应该把文理分科作为一种教育政策,从政策背后的利益分配和价值分歧来看待文理分科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首先要尽可能明晰教育价值取向,平衡各方利益,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下人们对于高中是否要继续文理分科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观点和主张,支持者与反对者形成了相互博弈的两大阵营.文理分科制度的反对者认为文理分科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归纳起来主要以下五方面:降低民族整体素质;阻碍个体全面发展;加速应试教育效果;反映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中国缺少文理兼容的大师.针对以上关于文理分科弊端的代表性观点,本研究采用理性思辨、命题反证等研究方法对于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在当下的价值进行了合理性辩护,认为至少在当前,完善文理分科制度要比取消分科制度更加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4.
考察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与"高考制度"可以发现,是否取消我国现阶段高中文理分科这一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没必要在坚持分科还是取消分科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高校招生只有把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纳入考察的视野,才能有效避开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教育真正回归"基础教育"的轨道。关于文理分科争论的许多焦点问题,只有在文理分科还是合科的思维框架之外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文理分科表现为多种形式,造成这种高中文理分科格局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社会背景的因素,还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从理性层面分析,高中“文理合一”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实行时切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6.
陈一慕 《教育》2008,(7):22-23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朱永新严厉痛斥当前文理分科制度,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一定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高中文理分科,已经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这一番话犹如一颗炸雷,搅乱了本来就不平静的中国教育界,引发了“文理该不该分科”这个久争不下问题的新的社会大讨论,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文理分科”制度在用一种近乎“最后申辩”的方式,为它在中国教育历史舞台上作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会化与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最早渊源于20世纪初.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学文理分科的局面仍无根本改变.近来对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对中学文理分科的弊端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大声疾呼:"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祸端"正是自高二开始的文理分科制度.他还认为,马加爵等事件正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其后果非常严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也指出:"高中文理分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文理的过早分科,肯定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文理分科表现为多种形式,造成这种高中文理分科格局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社会背景的因素,还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从理性层面分析,高中文理合一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实行时切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理分科成为文化教育类十大流行语之一,文理分科的利与弊也是各说各有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利弊两方面,世上绝无有利无弊的好事,对某一事物的取舍原则应该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文理是否分科两派都阐明了利弊,高中实行文理分科或者全科并存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不仅仅是利弊取舍,更应从高中教育的属性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普通中学文理分科的提出,民国时期文理分合的反复,到新中国成立后文理分科模式的长期存在,我国中学(高中)文理分科的实践与争议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历史视野下梳理文理分科的存废之争,于当前思索文理分科的发展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