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钧瓷窑变传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2.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禹州神垕钧瓷产于中原腹地,以"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域、历史等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禹州钧瓷文化可以视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钧瓷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观赏性极高的艺术瓷器。本文用审美的眼光探究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再现禹州神垕钧瓷艺术魅力,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5.
席凯 《华章》2012,(24)
钧瓷艺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稀世珍宝.钧瓷之所以能感动世人,釉上釉生发的窑变功不可没.意境是中国独有的文艺美学理论,钧瓷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理论再一次被艺术所证明,艺术再一次为理论所概括,今天用之评论钧瓷釉画尤为贴切.  相似文献   

6.
唐代花瓷是唐代以中原为主产区创烧的新瓷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海内外陶瓷界对唐代花瓷与钧瓷的关联性问题一直颇有争议,一派认为,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先驱,是启蒙者,甚至称之为"唐钧";另一派认为,言说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启蒙显得过于勉强,两者不存在先后继承关系。从历史文献、科技文献相关记述所见,钧窑起源离不开唐代花瓷工艺技术经验的积累,二者之间体现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沿袭和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瑜 《华章》2011,(18)
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法,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一,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相似文献   

8.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6):22-22
尊敬的学界、读者、作者朋友们: 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以其独特的工艺、神奇的窑变、丰富的釉色和高雅的品质在历史上铸就了自身的辉煌,凝炼出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钧瓷无论是在烧造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上,还是在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方面,都有大的进展。钧瓷在当今陶瓷界的地位迅速提升,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成为现今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古代瓷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钧瓷无双     
我的家乡禹州神郬,虽地处偏远山区,但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小有名气。那里饱含中华文明的积淀,那里生产久负盛名的特产———钧瓷。神郬钧瓷为何如此名声显赫呢﹖据说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地方的土质都烧不出如此美不胜收的上品。有关资料上记载中国钧瓷有三千多年历史,东汉之后制瓷技术迅速发展,诸如景德镇白瓷、宜兴紫砂、禹州钧瓷等皆为名品。说起钧瓷,不得不提起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千百年前,一对老夫妻以烧瓷为生,后来老汉死了,老婆婆成了惟一的能工巧匠。有一次,一位大臣得到一只钧瓷花瓶,兴冲冲地献给皇上,皇上在爱不释手的同时又觉得美…  相似文献   

10.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纵观钧瓷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不难发现,钧瓷的兴衰和社会的安定是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直接推动着钧瓷的发展。同时,钧瓷的繁荣昌盛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状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神垕镇的支柱产业——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对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成因问题给予深度解析,肯定当地资源的便利性,政府法规政策的引导性,市场发展诱发性等因素,并阐释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进而探讨了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指出,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神垕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树立钧瓷文化品牌,促使钧瓷由“传统文化”向“强势文化”迈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钧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研究不成体系。钧瓷文化英语翻译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在文化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在学科建设、实践应用、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钧瓷碎片的废弃,既是对资源的浪费,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钧瓷碎片局部形态的偶然性、釉色的独特性、纹理的丰富性、质感的差异性,以及组合的无限可能性,使其具有别样的艺术价值,可以满足现代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钧瓷碎片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开发和再利用,能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钧瓷碎片的再利用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很有必要将钧瓷碎片再生资源化开发利用问题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6.
钧瓷文化资源在市场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钧瓷文化研究滞后;钧瓷社会认知度偏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创意;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力;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经营不规范、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钧瓷旅游配套设施薄弱、资源整合不到位、集成开发不足。鉴此,需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强钧瓷文化及产业的学术研究;提高钧瓷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禹州钧瓷"强势品牌;明确钧瓷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钧瓷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钧瓷核心竞争力;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培育钧瓷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钧瓷文化创意,助推文化创意、科技成果与钧瓷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促进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全面转换。  相似文献   

17.
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到了21世纪,钧瓷艺术却出现了缺乏个性风格的问题。而孔家钧瓷不仅在造型上对传统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还加强了钧瓷的文化内涵,为钧瓷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钧瓷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现代人却对它一知半解。对钧瓷艺术最好的继承和发扬是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只有这样,钧瓷艺术才会发扬光大,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在乘势而上.当前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既有优势和机遇,更有劣势和挑战,整体上面临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和钧瓷业界应当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影响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各种因素,从人才培养、旅游刺激、经济带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以突破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