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记忆犹新;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除闯过炼意、选题、语言三关外,还要在求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华,是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标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当下,新闻已进入读题时代,这对纸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以笔者十余年的社会新闻编辑工作经历,分别从简洁化、切题化、形象化、趣味化等角度剖析社会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新闻评论因为能直接表达意见,表现意识形态,引导舆论而被称为灵魂。凭借时效,可读、贴近等因素,评论最终要靠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作用于读者,完成它的使命。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多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都趋向多元化,国内国际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愈加复杂。在海量的信息中,新  相似文献   

4.
5.
编辑同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对文章的论题、论点、立场、单身的简洁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标题具有两重性:吸引或挡驾。[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罗继秀 《新闻窗》2007,(2):75-76
报纸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报纸新闻评论标题来说,更是要有创新。报纸新闻评论标题之所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标题称为报纸的眼睛.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就像一个人一样,眼睛有无灵性十分重要.眼睛有神,可使人神采飞扬;眼睛无神,则逊色几分.报纸的标题如果做得好,就可使这张报纸鲜活、生动,吸引读者;如果标题死死板板,整个报纸也不会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10.
11.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 心雕龙·隐秀》中提出了 “秀”这一概念。“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此处 “独拔”意为“引人注目”、 “精彩绝伦”。“秀”可以视 为文章中的“亮点”,即写得 精彩或能激起读者阅读兴 趣的句子、段落。新闻评论 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总应有一段(句)或几段(句)能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或说法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所有这一切都以精彩的语言为载体。 刘勰提出了“秀”的审美标准、功用:“秀以卓绝为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秀)动心惊…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采写新闻或者是做新闻编辑.都应当注意制作好标题。把新闻的“眼睛”擦亮些.以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效益。在这里,笔者结合新闻工作实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的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批评报道屡吃“官司”的原因,就文章本身的内容看,不外乎两种:客观性的事实失实──或基本失实,或部分失实;主观性的言词失当──或恣意推论,或片面评论。由于事实属实是任何报道都必须无一例外恪守的准则,没有探讨的余地,所以用词规范就成了批评报道必须尽力注意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少惹麻烦。言词的客观性是由事实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所以客观性的言词失实仍然属于事实失实。而言词的主观性则表现为作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动机而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带有主观色彩的言词的失实基本体现为评论失实、推论失实。如何区分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好的理论宣传效益,恩格斯对“宣传”提出了四项要求:“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04页)实际上,这四项要求同样是对新闻评论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评论快速发展的时下,从审美诉求的角度探讨评论的距离提升、氛围营造、逻辑力量、话语构成等不仅是现实的急需,而且是新闻学“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