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片断一:课外与课内互相照应方法与实践相得益彰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向老师们简单介绍自己?生:我叫王峥,今年7岁了。师:他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错,谁可以说得更详细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香港青年名师王清凤老师执教的《逃家小兔》一课,看似轻轻松松的对话、漫谈、放飞的却是孩子想象的翅膀,培养的是孩子的言语能力,蕴涵的是浓浓的亲情教育,整节课,老师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善意的点拔,让童心飞扬,任童趣弥漫,  相似文献   

4.
听了李淑媛老师的课,一个字“爽”——自然大方、干净利落、很富有感染力。下面我针对李淑媛老师的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过程,它包含着多种因素: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学习形式、课堂情境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使它们在课堂上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就恰当的处理了这些相关因素,师生的情感沟通非常和谐,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课堂中充满了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7.
汪滟 《湖北教育》2006,(5):34-36
【评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本节课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儿歌《数蛤蟆》入手,由于每只蛤蟆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无人不知,学生争相接龙。这样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和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并由此激活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钊 《湖北教育》2007,(5):41-43
本课为人教版课标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9.
1.课堂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学习效率很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美丽的想像,进发人生智慧的火花,师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0.
【案例】师:姑娘们是怎样缝制香袋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第3小节。  相似文献   

11.
佘小红 《湖南教育》2005,(12):32-33
师: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最敬佩发明大王爱迪生。那么你们最敬佩谁?生:我最敬佩科学家居里夫人。生:我最敬佩科学家爱因斯坦。生:我最敬佩中国科学家李四光。  相似文献   

12.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序幕”,扣人心弦的“情节”,还要有高潮迭起的“终曲”,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才能深深打动观众的心,才能使观众百看不厌。一节好课也是如此,只要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内化为学习动机。最近,笔有幸听了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可能性》,听后,对这方面感触颇深。现录这节课的几个精彩片段。愿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里有个句子表达了“我们”看到翠鸟后产生的一种心愿,强烈流露出“我们”深深喜爱上了翠鸟的思想情感,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句话找出来。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一首凝练的诗。其实就是一幅精致的画。现在,老师特别想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画面上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教学过程: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下面我们来当一个小小统计员,一起来把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做一个小小的统计。(师生互动,现场调查全班同学的生日。)(实物投影仪显示统计表,现场记录。)师:现在你拿出作业纸,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成一张统计图。生:老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吗?师:当然可以了。(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上台展示自己的作…  相似文献   

17.
谭锴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2,(15):49-49
师:朱自清先生急切地盼春,在他的眼里,心中,笔端,全是春的美景。首先,我们一起来赏析“春草图”。请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动词来写小草?生:“钻”字。师:这个“钻”字好在哪里?生:一个“钻”字,不但让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联想,而且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师:“钻”字前还用了一个叠词,有什么作用呢?生:“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在人们尚未觉察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师:“偷偷”和“钻”这两个词,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嫩嫩的,绿绿的”是描写小草的什么呢?生:质地和颜色。“嫩嫩的”写出了初…  相似文献   

18.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9.
《长城》一课是看图学文。教学时应导学生看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内容,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都得到训练。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在《长城》一课时的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学习《长城》这篇看图文。课文前面有两幅关于长城的图,请学们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这两幅图有么区别。生:这两幅图不同的地方是:上面一是从远处看长城,画面呈现的是长城远景;下面这幅是近看长城,画面上呈的是长城的近景。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没有人回答)师:我从个别同学的眼神中,看到不的见解,不发言是不是还没有组织好己的语言,或者生怕说错了,不过说错也…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l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