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分数并不多见,也不常用,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他们认识数的一次拓展,更是学生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从学习的时间上看,国标本比旧教材提前了一年半时间,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同时由于提前认识了分数,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现就两种教材作一比较,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小数九义教材7册75页)这一小节教材时,应如何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动因,促使学生充分感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笔者建议如下。一、教学的起点要低,让学生感到“我能学”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分两个阶段来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用图形和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对简单的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小数和系统学习分数打好基础。“教学的起点要低”,就是说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尽量便于学生学习。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内容主要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入手,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  相似文献   

4.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5.
一、把握教材,定位目标《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在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一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课是学生学习分数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系统学习小数知识,尤其是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基于以上认识,这堂课的目标应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教材用一系列的实例和直观图,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和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初步掌握分数的结构,能正确地读写分母是2——10的分数。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苏教版教材将“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分别在本册、第六册、第十册三个阶段作了整体安排,本册主要教学把1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本单元教材编写集中体现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读教材、钻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领会、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秉承教材的编写立意,着力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在整数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加上分数与整我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讲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过材是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见分之几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三个: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放各部分的名称。2.借助直观议示、保…  相似文献   

9.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数从整数到分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分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上以及计数方法上,和整数比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减缓坡度,促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可采取观察、对比和实际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先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几分之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在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步学习会感  相似文献   

11.
<正>人教版小学数学把"分数的认识"分布在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不同的阶段,这说明分数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有序扩展过程。所以,认识分数也是一个需要从时间和训练两个方面有序深化的过程。一、小学生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三年级学生认识分数的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意义上说,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分率关系容易理解,表示比较量与标准量在比较中的倍比关系比较难理解。如:(1)兴趣小组12名学生,其中有4名女生,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探讨得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创设两名孩子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分的结果是每人只能得到半个月饼,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几分之一.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在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步学习会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曾华涛(南昌师范附小)有关说明一、本单元教材的知识范围从认识自然数和零到认识分数,是小学生对数的人识的一次飞跃。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材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出发,把分数教学分成两个阶段,本单元属...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教材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6.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直是三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肩负了一次认识上飞跃的重要任务。在有理数领 域里,从整数到分数,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得到扩充。小学 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因此对于较为抽象的“分数的意义”理解 起来较为困难,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如何借助直观形象的事 物、借助图像,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 意义呢?下面以我执教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进 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本教材从“拿铅笔”的活动入手,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却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总数不同。然后又通过“一本书的13”,“一块蛋糕的14”等活动,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它一方面是后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唤起学生前期对分数认识的经验.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定位为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分数的“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特别是设计了“份数”不明显甚至是每份的数量不是整数的学习素材,加深学生对于“关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做好铺垫。此外,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设计理念】1.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分数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