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即老聃,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传说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概括在《老子》这部书里,这是一部言简意奥、博大精深的著作,只有五千言。从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乙本来看,它没有分章。这说明是在西汉或西汉以后才分的章,共分为八十一章,章与章之间有的有衔接,有的并没有衔接。不分章有不分章的好处,便于对老子  相似文献   

2.
孔子贵"仁",为人道;老子贵"道",乃予"道"以形而上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原理,此原理名之曰"道"。韩非子亦云:"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老子曰:"有物混成(混沌不分),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虚无寂静的状态),独立而不改,周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讲道德哲学,也讲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治国治民等等,但是它都围绕着“道”这一主线展开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其“道”与“名”的含义,对于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老子同孔子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明星。老子学说思想的核心是“道”。在目前国内外研究道教热中,对道教祖师老子认识上的分岐,集中在于他的“道”如何理解。道本来是人走的道,经过引申而具有规律的意义。如“天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讲是天象运行的规律;“人道”,则包括了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的意义。道含有规律、规则的意义,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传统的  相似文献   

5.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古贤今人普遍认为老子之"道"是"生万物"的"最根本的""最先的""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以为存在一个"在冥冥之中左右宇宙万物和人类祸福的‘道’"。其实《老子》中不存在这样一个"道"。老子之"道"的意思《老子》说得很清楚,就是"法自然",即万事万物不是任何神灵所造,不是任何意志的产物;万事万物是自身无目的、无意识的自发、自为、自足、自法。老子之"道"的意义是还原了人自根自本、自生自为、自足自法。他论证了人的心灵本是"白板",应该永远保持"白板"状态,夏商周以来堆积在心灵"白板"之上的人生使命、责任、目的、目标等主观意志、意识已经成为吞噬心灵的肿瘤。  相似文献   

7.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8.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周礼,后退隐,著《老子》(即道德经)一书。这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有载。《老子》是否为老子所作,成于何时,历来有争论。但它作为我国先秦道家典籍,其思想基本上反映了老子本人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日趋没落,封建地主阶级通过“耕战”,在各国陆续取得政权。老子处  相似文献   

9.
对于《史记》老子同韩非合传及老、韩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自古以来就有不同意见。文章认为,合传的原因是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要从学术源流上理解老、韩合传的道理,先须明白《老子》一书的性质;《老子》一书是人生哲理的总结,它的“道”和“德”是为人处世之道、全身远害之法。  相似文献   

10.
“道”与“名”的哲学关系贯穿与老子哲学思想的始终.老子哲学对“道”和“名”有深刻的探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构建了“道”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名实之辨”的哲学问题,对“道”与“名”的哲学思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观,其价值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春秋时期人们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 ,可从老子“道”论的内在逻辑、老子与道教联系导出 :老子宇宙本体“道”来源于其养生实践中的神秘的精神体验。此结论得到道教徒养生实践精神体验和现代内养功知识的支持 ,增强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影响人们心理和意识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深受商品大潮冲击的今天,在高校的大学生存在许多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情况下,其关于道德修养的精辟论述,对今天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哲学都是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哲学,"道"和"逻各斯"分别是这两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打开老子哲学和赫拉克利特哲学的钥匙。由于"道"和"逻各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解读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和"逻各斯";主宰世界的客观规律:"道"和"逻各斯";博大精深、玄之又玄:"道"和"逻各斯"。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老子是《老子》推设的作者,而老子是谁,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甚至是否真有过老子其人,也还值得怀疑。中国古代事实上并无单一作家的概念,“某某子”不过是一本书。这本书代表了被认为是其人所创立的思想学派,书的作者实际上也未必就是此人。本文中的老子、庄子并非指老庄其人,而是指这一学派以及创始人。  相似文献   

15.
老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究竟什么是老子的“道”呢?据我的领会老子的“道”是: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而"道"是研读老子者议论最多,同时也是最具纷争与误解的概念。从《道德经》的本意来看,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形而上之道,具有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相反转化等等特性。老子崇尚的为人之道、治世之道、圣人之道等等,则是效法形而上之道特性的世间法则。形而上之道的基本性状,如无形无相、无声无质、似无而实有、自有永有、不可全知、不可言说等等,都与世界其他文明中智者圣人对造物主至上神的宗教认识非常相似,因此老子之"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至上神。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代表他思想的有现存《老子》一书,通常又称《道德经》。《道德经》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由于老子的“道”对后世哲学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要位置。然而老子“道”的哲学性质是什么,历来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它属于唯物主义,有的则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更有的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即唯物唯心两者兼有的矛盾范畴。本文也来探求老子“道”的哲学性质,但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历史,即不仅要从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2021,(3)
我叫洁飞。1984年出生在伊朗中部的一个小城市。我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祖父是农场主,他还会制作陶瓷。小时候,祖父会给我们念书,内容是伊朗经典古代故事和诗词。他总是鼓励我们背诵伊朗著名诗人的诗词,如果我们好好背诵,他还会把自己制作的泥土哨子、鸽子等送给我们作奖品。泥哨吹出来的哨音会让我联想到伊朗古老的故事。可以说,祖父是我生命中第一个文学、历史、艺术老师。几年后,我在大学开始读汉语,读到了中国故事。2008年,我带着心里已有的故事来到中国读硕士,这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如今,我在北京语言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希望祖父能在听到我经历的很多新的故事后,再给我泥哨当奖品,这次泥哨吹出来的声音里肯定会有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邵晓林 《文教资料》2014,(27):54-55
老子的道包容天地,是万物之始、之母,它神秘、神妙、妙不可言。本文从"恍惚"入手,以说明"恍惚"是对道存在状态的描述。其中的"有物有象"乃是道"恍惚"状态的推演之物,它们同样处于不断地流变之中。通过对"象"的溯源,得到道并非是超越时空的本体的结论。道是语言内部的一个永远无法圆满的漏洞,而反来说"恍惚"是对它最合适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一、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性实体我们先看以下老子的几段关于“道”的说明: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4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第3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 这四段话分别说出了道的客观实在性、本原性以及道演化落实为万物的过程。道靠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