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迎面接力具有游戏的性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发展中、小学生速度素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较为理想的内容。 接力跑传接棒技术主要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根据迎面接力传接棒特点,我建议在进行迎面接力跑的练习时,采用类似上挑式传接棒的技术。 一、动作要领 接棒的手臂自然向前伸出,约稍低于肩,掌心向前,虎口张开略朝下,传棒人将棒向接棒人的接棒手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对田径4x100m接力跑技战术训练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探索接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成绩,为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在实践教学训练中发现:队员在4x100m接力跑中传接棒时机掌握不好,接棒队员难以判断接力区的起动点与传棒队员间的距离,不能正确判定标志线,传接棒时距离太远,传棒队员追不上接棒队员导致接棒队员减速或者停顿下来接棒的现象;相邻队员配合不协调,弯道跑技术掌握不好,影响接力速度。建议日常训练中加强队员弯道跑技术训练,合理搭配接力阵容配备,采用传接棒队员速率测试方法,精确计算接棒队员起动时与传棒队员两者之间的距离,确定标志线和最佳起动时机,提高队员的协调配合,以便获得比赛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3.
一、标志线的意义和演进接力赛跑是一个精采的集体项目。其中以4×100米接力的技术最为复杂,需要传接棒双方紧密配合并在最高跑速中平稳而有效地传棒。“利用信号联系”是传接棒双方加强配合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接力赛跑技术中更巧妙地结合使用了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听觉信号仍然是由传棒者向接棒者发出接棒的口令“嘿!”。视觉信号仍然是采用标志线,不过其样式已和以往不同了。而  相似文献   

4.
<正> 接力跑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它既能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集体观念。接力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接棒的基本技术,在快速跑中密切配合完成传接棒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6.
卫红 《体育教学》2009,(12):33-34
主题 “迎面接力跑”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重点是迎面传接棒的技术动作。根据这一教学重点,我将技术动作分成三个小知识点:①传接棒时应该握棒的哪个部位?②什么时间传棒?什么时间接棒?③交接棒后是右错肩跑进,还是左错肩跑进?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到本课需要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同时为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求感和学习的兴趣,我对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不同的学练程序:  相似文献   

7.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215;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215;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4×100m接力"前迎式"传接棒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成功次数和失误率均可见"前迎式"传接棒技术与传统的"后接式"传接棒技术有明显的差异,"前迎式"技术稳定性高于传统的"后接式"技术。"前迎式"交接棒技术在传接棒过程中交接队员能够观察到接力棒位置,既有利于传棒队员控制接力棒的稳定性又便于接棒队员根据两人的即时跑动速度,准确判断接棒时机,保证了接棒动作稳定完成及随后的连贯动作,有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影响4×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发挥的因素除了传接棒的时机、传棒人起动的让距、传棒人最后25米和接棒人起动后25米速度的配合以及传接棒的获益距离等因素外,本文着重论述了“接棒人对移动人体反映时对让距计算的影响”,又将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全过程的动作结构划分为“预跑阶段、相对稳定高速阶段、传接阶段”,并对其动作起止、任务和技术特点进行剖析,供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标志线的意义和演进: 接力赛跑是一个精彩的集体项目。其中以四百米接力的技术最为复杂,需要传接棒双方紧密配合并在最高跑速中平稳而有效地传棒。“利用信号联系”是传接棒双方加强配合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接力赛跑技术中更巧妙地结合使用了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听觉信号仍然是由传棒者向接棒者发出接棒的口令“嘿!”。视觉信号仍然是采用标志线,不过其样式已和以往不同了。而且同时还采用了第二标志线。这是1963年接力赛跑规则改变——增设10米预跑区以来的主要技术演进。  相似文献   

11.
4&#215;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分为两种:上挑式和下压式。 图为第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女子4&#215;100米接力决赛最后一棒美国队和苏联队传接棒时的连续摄影图片,摄影机在最佳角度、同一画面拍摄下两队完成传接棒的全过程,使两队所采用的不同传接棒技术具有很强的对比,更利于读者了解这两种技术。 从图1~6可以看出,处于第5道的美国队采用的是下压式传接棒技术。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60&#176;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向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到接棒人的手中。传接棒时,两人分别握住棒的两端,不仅利于接棒人持棒跑进,还能使传接棒人在相距较远的位置完成传接棒。图2中,美国队两名队员在传接棒的瞬间,手臂和接力棒形成与跑道平行的直线,最大限度地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队员跑进的路程更经济。但下压式传接棒技术中,接棒人的手臂动作较紧张,不自然,特别是高速跑动中手臂后举过大,不利于保持平衡,传接棒的稳定性较差,需要熟练配合,才能流畅、完美。 从图6~12中可以看到,处于第6道的苏联队采用的是上挑式传接棒技术。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5&#176;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向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接力跑在中学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集体项目,它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教材的重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传接棒的基本技术,在快速跑中密切配合完成传接棒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接力跑的教学中,当学生已掌握了传、接棒的方法后,为巩固动作,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我在接力跑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将男、女分开,并以四人为一组。让每小组的学生自己分好谁在第一、二、三、四棒,然后,学生自己规定好那个手传,那个手接及传接棒的方法,然后让每一组的第一棒和第二棒,第三棒和第四棒的学生持棒练习配合。教师可让第一棒和第三棒的学生持棒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准备,听到起跑口令后起跑,让第二棒和第四棒的学生距起跑学生约40米左右处划一条线为接力区后沿线,然后向跑的反方向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生比赛中,短跑实力平平而传接棒技术好的队能战胜短跑实力较强而传接棒技术较差的队,这种现象在比赛中时常发生,正确掌握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在比赛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4×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分为两种:上挑式和下压式。 图为第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最后一棒美国队和苏联队传接棒时的连续摄影图片,摄影机在最佳角度、同一画面拍摄下两队完成传接棒的全过程,使两队所采用的不同传接棒技术具有很强的对比,更利于读者了解这两种技术。 从图1~6可以看出,处于第5道的美国队采用的是下压式传接棒技术。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60°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向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到接棒人的手中。传接棒时,两人分…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4 ×100 m 接力跑高效率传接棒技术要点的论述和分析, 提出了高效率传接棒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方法, 对4×100 m 接力跑项目的教学训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省编教材《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迎面接力"这一内容的技术特点,巧妙地与接力圈、接力棒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力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立棒式传接棒的动作方法,感受接力跑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分别体验自我超越和合作学练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依靠集体合作,运用传接棒技术,用最短时间跑完一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它承载的运动技能是:传棒要稳、接棒要准、错肩跑进.  相似文献   

18.
秦阳 《中华武术》2013,(11):12-13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对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的技术要点进行论述和分析,提出了高效率的传接棒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方法,旨在对进行4×100米接力跑训练与教学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行迎面接力跑教材中传统的“立棒式”传接棒方法存在着两点不合理之处(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由快速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的集体项目,是训练学生相立配合、密切协作的一项很好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那种一贯不变的平淡的、枯燥的练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常变常新,运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