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美国基础教育加大了对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很多教师感到,要确保教学目标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呆在讲台后面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于是逐渐兴起了"无讲台运动".  相似文献   

2.
韦瑞玲 《广西教育》2004,(1B):18-19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3.
近来报纸上登出了某些学校的些“创新做法”,包括拆除“三尺台”,美其名曰:“缩小了教师和学间的距离。”对此,笔者却感到无法同。三尺讲台产生于何时,未得考证只是连环画上孔夫子论道在树阴下学生们席地而坐不见讲台,那时有有教室、有没有课桌、有没有讲台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古往今来,讲就是教师的舞台,是教师的道具,使国内外的高等学府、成人学校也有讲台。即使诸如此类不论,拆“三尺讲台”的重大意义也难让人解,很难看出拆除“三尺讲台”“缩小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假有个讲台就拉大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离,这么小心眼、这么…  相似文献   

4.
施伟 《江西教育》2003,(16):30-30
众所周知,教室里的讲台是供教师摆放教学用品用的,教师讲课一般在讲台前进行,讲台比学生的课桌要高出许多,无形之间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水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这讲台隔远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室里的讲台可以挪走。把讲台挪走,就是挪走了师生间的距离与隔阂。教师不  相似文献   

5.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8.
最近,教育界的“民主平等”气氛可谓越来越浓,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砸掉讲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君不见各个媒体对各地第一个砸掉讲台的学校作为“民主平等”的典型报道已让人数不胜数。仅砸掉一个讲台,就成为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民主平等的典范,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只是笔者愚昧:不知讲台何罪之有?有人痛述讲台罪状如下:“教师对于学生历来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学生本已矮了半头,教师本已高高在上,还要凭空增加三寸讲台的高度,似乎有种强调师道尊严的意味。讲台的高度无形中给了教师一种使命感,一种高贵感,他无法再去倾…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最怕的就是被学生问倒,被“挂”在讲台前而无地自容,而我却真的被学生“挂”在讲台前了。这样的经历对我这样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但却使我对新课程、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朱国忠 《辽宁教育》2002,(12):27-27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教室从来是与讲台共存的。今年,四川省成都市玉林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走进教室,吃惊地发现三尺讲台不见了。老师们说:“讲台拆掉之后,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讲课讲到激动处,教师自然而然地就走近了学生。”“拆掉讲台,也就打破了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促成师生间真正的平等;扩大了教室的使用面积和活动范围,方便了活动课及合作学习的开展;拆掉了教室里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不用担心被讲台绊倒。”笔者认为,拆掉教室里有形的三尺讲台固然重要。但拆掉教师心理上无形的三尺讲台更为重要。因为,要让学生实现学…  相似文献   

12.
近来报纸上登出了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创新之举”,诸如“三尺讲台不见了”,“不设讲台”等,更有甚者,教师上课也不要讲桌了。某市2003年教育工作要点中规定全市“初级小学实行无讲桌课堂”,还美其名曰:“让教师弯下身子,贴近孩子,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益友。”对此,笔者实在无法苟同。教育民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能不能弯下身子,贴近孩子,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教师想不想“弯”———观念因素;会不会“弯”———能力因素;让不让“弯”———环境因素。如果教师没有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教师的心仍然“居高临下”;如果教…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李树山 《教育艺术》2008,(10):50-50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誉教师,这些美喻鞭策和鼓励着教师努力进取,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教师精神”。这种精神铸成了教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一往深情。讲台,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多少情和爱;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雕塑家”、“手执金钥匙的人”等闪光的词句来形容和赞誉教师,这些美喻鞭策和鼓励着教师努力进取,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教师精神”。这种精神铸成了教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与对讲台的一往深情。讲台,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多少情和爱;讲台,凝聚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执着的深情。这正是师德、师魂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正是师德的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每当我站在高校的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就会深深感到“讲台神圣”4个字的份量。讲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它情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国家的期望。学生期盼从教师身上学到知识,知晓科学的真谛,领悟做人的准则。面对学生,所有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都会暗自立下誓言:我要做一名好教师,终生不悔。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一、愿不愿走下讲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  相似文献   

18.
教学“体态语言”小议赵宗炎如果说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是一种塑造艺术形象的表演艺术,那么教师在讲台上的讲授则是科学思维的“表演艺术”。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做到“以身表情...  相似文献   

19.
何捷 《教育文汇》2007,(7):38-38
我已经有两年多上课不站在讲台了。虽然之前早就耳闻美国正掀起“无讲台运动”,虽然之前早就看多了许多关于民主课堂拒绝讲台的文章,但我不用讲台的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在课堂上漫步。  相似文献   

20.
通常,教师对上课所站的位置往往不会预先设计。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上课所站的位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某次教研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了两位教师上课移动的路线及所站的具体位置。第一位教师是“依念讲台型”的,所站的位置基本上位于讲台和教室第一排座位之间。第二位教师是“偏爱一方”型的,虽然不再依念讲台,但又过于偏爱位于其右边方位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