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朱元璋的“壁画”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命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现在绘成这些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还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聘请名师,从幼年抓起是朱元璋培养和教育继承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朱元璋仿唐制,设东宫为太子居所,他用当朝军政大臣兼领东宫官职,把政府机构与东宫衙署统摄起来,他以自己多年征战驾驶政坛的经验教育儿子,传授为君道,目的是永保大明“宗庙社稷”。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不仅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孩子们“正心”,即重视培养优良品德。为此,他采取了重言传、聘严师、亲力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教育》2007,(1X):32-33
朱元璋做皇帝后,爱好吟诗作对,但他对文人墨客由心存戒备到厌恨,常常无事生非,在文人的文章,奏折或表札内挑剔毛病,鸡蛋里找骨头,稍有不恭犯了大忌,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弄不好还株连九族。因此,朱元璋在位期间,尤其是到了后期,朝廷内“文字狱”让那些平日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个个提心吊胆,据说朱元璋曾生气地骂刘伯温是“文屁冲天的家伙”。他对文人如此忌恨,据说是从小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把衣食和教化作为治理国家两项最为紧迫的任务。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可以概括为尊崇儒学、重教兴学、重视人才。  相似文献   

6.
吴晗先生是我国卓越的明史专家,《朱元璋传》是其代表作之一。有关朱元璋传记的四个版本是吴晗先生个人学术思想发展轨迹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现实与学术研究现状的反映。他的多版朱元璋传记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对朱元璋的认识历程,展示了他勇于探索、敢于自我批评和追求真知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从巩固明朝的统治出发,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重治官吏赃罪。朱元璋的惩贪治赃为明前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持怀疑态度,也对<孙子兵法>一些兵学理念持批评的态度,但他并未因此否定<孙子兵法>固有的兵学价值.朱元璋汲取孙子兵学思想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朱元璋评判<孙子兵法>作者,明显受时代的影响.他对<孙子兵法>的个人情结,显然受他身边爱好<孙子兵法>侍臣们的影响.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在治军与实战之上,这些层面都折射出朱元璋本人对<孙子兵法>兵学精髓思想的借鉴与应用.因此,<孙子兵法>是朱元璋军事思想成长的重要养分.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与宋濂名份上虽为君臣,学识上却实为师徒,宋濂传授的儒学思想和文章之道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文学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辅佐之下,朱元璋得以凭借帝王之尊引领元末明初文风的嬗变。事实上,朱元璋欣赏的是宋濂的儒家学识,并不看中他的文学才华,但在长期的君臣文学交往中,又深受宋濂文学思想和文法的影响。基于儒家文学观念的共识,朱元璋一再提升、褒奖宋濂,从而奠定他"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坛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酷爱钓鱼,一日,与才子谢缙垂钓于御花园。谢缙连钓数条,可他的浮漂却纹丝不动。他心想,皇帝怎能不如一个臣子呢?若徒手回宫,岂不遭笑话?于是,很不高兴,面带怒色。谢缙见此情景,笑着对他说:“启奏万岁,那小鱼儿是个非常机灵、识礼的小东西。”朱元璋一时不得其解,谢缙略加思索,吟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一听此诗,朱元璋转怒为喜,便和谢缙打道回宫了。面对皇上的愠怒,谢缙善于揣度对方的心理,巧于言辞,善解人意。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消除人的“负性情绪”,是保持良…  相似文献   

11.
在朱元璋蜕变原因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的影响。由于朱元璋有着贫苦的出身和小生产者的狭隘和浅薄,才使得地主阶级很容易在其几乎荒芜的大脑沟回中播下封建思想的种子,最终使朱元璋成为地主阶级新的代理人。在朱元璋蜕变过程中,地主儒生竭力向他灌输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积极推动朱元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劝说朱元璋团结、依靠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这样,朱元璋逐渐真正成为封建思想文化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及其惩贪治腐举措王君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南京。作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而登上明太祖皇位的他,深知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人民的压迫盘剥过甚,徭役赋税格外沉重,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纷纷揭竿而起。作...  相似文献   

13.
羊明朝曾流传过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孙子朱允一起戏对。朱元璋的出句警策,入情入理;然朱允的答对,平仄、对仗都没毛病,但思想性太差。朱元璋断言他成不了“大器”。后来他虽登过基,确实是一个混虫,没过多久就倒了台。清代湖广总督毕秋帆去世时,有一个叫赵瓯北的文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羊祜惠犹岘首;马援功未竟壶头。”对联中的“羊祜”、“马援”均是两人名。羊祜,晋朝人,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老百姓为他在襄阳岘首立碑建庙;马援,东汉人,建武七年任伏…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明朝宦官专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中: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科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著作最讲求的足一个“真”。梧桐先生新修订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我最近认真看丁一遍,最深的感觉就在于这个“真”字。从书后所列《有关朱元璋的主要论著和研究综述》中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和书中几百种有关朱元璋的正史、笔记、文集注引,可以鲜明看出作者为此专传所下的艰苦的功犬,正如作者所述的,这是他二十年到三十年的辛苦写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名人巧对     
葛恩巧对朱元璋 一个冬天,正下着雪,朱元璋外出,路遇葛恩,相互倾谈之后,一见如故。朱元璋想与他结为知己,但不知他肚里有没有墨水,于是口出一联,请葛恩应对,其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略加思索便对出下联:“国难民悉,王不出头谁是主。”朱元璋听了大喜,便相邀共谋大事。  相似文献   

1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浓厚的孔孟情结。建国前他对孔孟之道极度推崇,建国后则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个人独裁意识急剧膨胀。一度想动摇孔孟的精神领袖地位,终以失败收场,不得不做出适当的退让。这在朱元璋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促使他在治国理民的策略上反复权衡,一手抓经济开发.一手抓化建设,物质明与精神明并重。  相似文献   

18.
正【一】当今世界,人们追求生而平等,但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与现实的真相。"朕本淮右布衣"——这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的口头禅。他确实出身寒微,但是朱元璋的口头禅只能他一个人独享。其他人谁也没有胆量对朱元璋说"陛下本是淮右布衣"。朱元璋从小跟着父辈为人佣作,后来当了和尚,又参加了被称为"贼"的起义军。登上皇帝宝座后,他对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总觉得不光彩。他要包装自己的过去,要把自己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简洁,是古往今来的文人衡量文章优劣的基本标准之一。什么是简洁?简而言之,就是言简意丰,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十分务实、不尚空谈的人。有一天,茹太素给他呈上一份17 000多字的意见书。朱元璋叫军师刘基读给他听。刘基念了6 370字,朱元璋还没有听出意思来。于是朱元璋命人把茹太素叫来,厉声呵斥道:"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在两军阵上,岂不误了战机?"说罢命令左右将茹太素重打40大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一直读到16 500字时才涉及议题。朱元璋生气地说:"茹太素这份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500字就可以了,他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探讨朱元璋历史教育的相关活动:朱元璋重视历史教育的原因、进行历史教育采取的形式以及注重历史教育所产生的作用。朱元璋重视历史教育,对明初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有其积极作用;但过分注重历史教育的政治价值,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