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巴金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复仇>中的异国形象,发现这些形象体现了巴金所受域外思想的影响,其中倾注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复仇的英雄主义思想.这些作品中异国形象的刻画折射出巴金自我和他者思想的混杂及其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后简称《再度出洋》)这部小说中,以美国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华人劳工"艾送喜"的形象。华人形象作为美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成为"他者",成为"非自我"的存在。本文试从失判的"他者"身份和渗透的"他者"身份两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来阐释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在殖民氛围浓厚的上海、香港成长起来的作家,大量异国形象的介入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从形象学的角度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发现她塑造异国形象时所特有的双重视角: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看香港;试着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中国.异国形象不仅仅是表现异国文化的语言符码,更重要的是成了作者时自我本土文化反视的符码...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里涉及海上异国故事的有《夜叉国》、《罗刹海市》、《安期岛》、《仙人岛》、《粉蝶》五则,分别描绘出夜叉国、罗刹国、安期岛、仙人岛、神仙岛五个海上异国形象。这五个海上异国形象,有其共性之处,亦各具特色。作者把故事的空间由人间、阴间置换到未知的海上异域,尽情发挥想象。这些海上异国与中土朝廷差别甚大,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是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尤其是对官场的讽刺和政治制度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愿望,如作者对儒道思想的推崇、天朝上邦的优越感、对取士制度的不满、表达对美好家庭的愿望,分析了作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张芳 《语文知识》2007,(2):87-89
老舍以其对英国文化的熟稔和英国生活的真切体验,在最早有关北京庶民的小说《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中,把英国文化作为他者来观照记忆中的北京市民。并且,在《二马》中又把中国人放置西方的背景中,从他者形象的对照中来进一步映现出自身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指出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明中的糟粕的双重批判指向以及对中国新人形象的理想性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妓女是常见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形象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真实地再现了她们置身其中的时代特征以及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通过王韬文言小说中的异国妓女形象,可以看到她们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的继承与交融。  相似文献   

8.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异国形象创造是对一个文化形象的塑造,它体现了个体与群体对异国的认知特点,具有跨文化、跨种族写作的特点。作家对异国形象的创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认同/身份在形象创造过程中起着关链作用。异国形象创造是确立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和重建自我文化认同的一个过程。作为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异国形象创造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认同与颠覆两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毛作品中主要涉及漂泊流浪、婚姻恋爱和生死选择等三大主题,在她反复吟唱这三大主题的许多作品中,读者都能体悟到其韵味独特的庄禅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2.
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三毛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不停地追问生命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图通过对三毛作品的解读,阐释她的生命哲学,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在她生命哲学指导下特殊的表现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毛的流浪及其流浪中的精神漫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决定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实质和异域猎奇的基本叙述形态;荒漠文明的书写是三毛全部作品中最突出的亮点,并由此支撑起了她的精神乌托邦,藉以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文明病的焦虑以及对物质与精神、文明与道德之间悖论性发展的文化思索;三毛创作中的多元文化叙述空间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也生动的呈现了作者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在悲秋作品中塑造了两类个性突出的抒情形象:愁肠百结悲情女形象诠释着朱淑真人生的不幸;秉性刚强烈女形象又彰显她对抗男权文化桎梏的倔强姿态.在哀痛与愤怒情感纠结中渗透着女性个体生命的无奈.  相似文献   

15.
石头、星星、水、风、镜子、玫瑰、火车这几个意象贯穿了阿毛整个创作过程。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原型意义,还被诗人赋予了现代性,它们一起指向生命的源头及对自我的认识,与此同时,意象的变奏也揭示出阿毛前后期诗风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的杂剧代表着元杂剧辉煌的成就,他的剧本渗透着浓浓的女性关照,凸显着元代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敢于冲破旧樊篱和改变自身命运。《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和窦娥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她们被社会所逼,被政权、族权、父权、夫权所逼,敢于控诉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敢于追求爱情,敢于维护自身的尊严,具有光辉夺目的魅力。本文主要对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窦娥的身份意识的觉醒探析,进而深入剖析女性觉醒带来的社会意义,总结这种意识的进步和局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者,历来重视干部在党内、在革命中的作用。他赞同斯大林"干部决定一切"的观点,认为在干部这个问题上,一要注意防止腐败,二要注意任人唯贤,三要注意加强教育,以确保中共不会踏入"人亡政息"的怪圈。本文叙述了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其干部观点的表现和成熟过程,这些是他给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傅抱石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绘画、篆刻等作品,这些作品追求"文、人、画"三格的基础协调——即作品完成的三大要素"素养、画家、技艺",重点表现在绘画的现代形求和篆刻的精神意求两方面。同时,傅氏作品又潜隐着特有的"性理观"内涵——"性灵"思想,基于此展开的作品具有"主观美学""民族性""愉悦的现代性"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莫言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是一个强化的趋势,而其作品却存在较多的难以胜任文学教育的缺陷。学者对其作品的低俗描写多有指摘,而本文则更重视其作品对中国形象、民族认同的负面效应。文章从启蒙、中国形象、审美情趣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话语阐释策略,弘扬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其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过程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