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体会语言,用心灵去感受语言,达到和文本、作者的交流。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2.
梁静 《广西教育》2012,(21):79-7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然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的火热,朗读已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朗读,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对此,本文从自由快乐朗读、集体齐声朗读和公平竞赛朗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使学生能在主动参与朗读中找到更多的不一样,获得更多的学习认知视野和思维,丰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是读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朗读,并逐渐读出滋味,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这种快乐的到来.让阅读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让我们的心灵相约,点亮儿童阅读的明灯,温暖孩子的一生。让我们相约永远,点亮母语教育的明灯,照亮书香中国的旅程!"  相似文献   

8.
是什么让我们在沧桑岁月中保鲜一颗纯真的童心?是什么让我们在滚滚红尘间养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是什么让我们在逝水流年中从未失去对真理与正义的执求?是什么力量源源不断地蕴蓄无量的感动?……是琅琅书声,是悠悠书韵,是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9.
是什么让我们在沧桑岁月中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是什么让我们在滚滚红尘间养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是什么让我们在逝水流年中从未失去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是什么力量源源不断地蕴蓄无尽的感动……是琅琅书声,是悠悠书韵,是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今天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内心表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像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口语将自己获得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要使朗读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朗读指导淡化技巧“有感情地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肖洁玉 《广东教育》2007,(12):43-4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可以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领会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琅琅的书声  相似文献   

14.
王木森:琅琅读书声,曾经是学校最美的印象,曾经是语文课堂最美丽的风景。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课堂却是"万马齐喑",教师们千方百计传授解题技巧;学生们围绕各种考试题型探究课文,分析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唯独朗读风景远去。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如何让琅琅书声回到课堂,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高云: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讲道:"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如何体会浸润于文字中的意象、音乐、情味,我认为首推诵读。  相似文献   

15.
<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应当充满琅琅书声。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行渐远了。请把读书的快乐还给孩子!把读书声还给语文课堂!开口读书,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开口读书,反复读书,能促使自己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文章,字字词词句句在读中细细品味。坚持反复大声地读书,可以熟背内容,培养语感,从文章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蓝能波 《广西教育》2010,(22):12-12
每一次,当听见琅琅书声从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小学的校园里清脆响起,回荡在群山的环抱之中,三合小学的校长黄建亚总会不自觉地展露出微笑。因为他知道,这读书声,就是大山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技能训练,又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功能是丰富多样的。然而在今天,朗读被忽视,读书声在校园里渐渐稀少乃至寂然,走进课堂常见教师一人滔滔,而未闻学生的琅琅书声,这实在是教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叶珍珍  陈育娟 《学子》2012,(5):39-39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读书过程,要把朗读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让琅琅书声把静止的文字变为跳动情感的音符,让静默的语言化为斑斓的图画,去饱览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在轰轰烈烈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讨论中 ,不少教育名家都指出应让琅琅书声代替繁琐的讲析充盈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每个学年段都应该重视朗读。”而我们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却尴尬地发现 ,在小学原本还能大声诵读、大胆表演的孩子上了初中 ,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 ,朗读水平每况愈下。齐读尚能有声 ,但全体表情木然 ,字字停顿 ,拖腔唱读。倘若某个同学被抽起来朗读 ,那学生多半是感到极不自然 ,因为自觉是出丑 ,往往声若蚊蝇 ,结结巴巴 ,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早读课除了下达背诵任务之后能听到一阵热闹的读书声外 ,其余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