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涛 《中华武术》2003,(8):46-47
到《中华武术》杂志工作后我才知道,中国人民大学里有一位名气很大的学院派太极拳代表人物:李德印。人与人的缘分是一件很奇怪事。在人大上学时候,或许我每天都会和李老师擦肩而过,在操场上,或者在校园里。可是大学四年,我从没有上过他的课,他也不认识我。在熟悉的学校中,李老师终于为我补上了大学时期没有机会上的一堂课,关乎太极,关乎人生。  相似文献   

2.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涛 《中华武术》2006,(5):18-18
本人是一名青年武术教师,工作在大学教学的第一线。武术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武术事业的兴衰,我们比谁都关心。当看到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华武术》杂志等协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将在九月份举办的消息,又从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士信教授那里了解到本次“论坛”举办的内容和设想后,我心里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4.
汲智勇 《体育与科学》1995,(5):12-13,11
1 前言 少林寺与武术形影不离,貌然神合,特别是80年以来,《少林寺》等武打功夫片轰动海内外,“武以寺名,寺因武显”,二者更是结下不解之缘。那么“少林武术”究竟指什么,是一种武艺风格,武术流派还是一种地域式的命名,并不很明确,笔者企图在与太极拳的文化比较研究中对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奇人张奇     
张民 《中华武术》2000,(11):52-53
在武林中,张奇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武艺高超,而且文武双修,被称做文坛奇才。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上校武术教官,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体育系副教授,是中国道家武当山自然派武术传人,还精于正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出版有《武林骄子》《闾山仙踪》《武当先祖张三丰》等多部中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套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成为一项世界化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我们当前应明确的目标。竞技武术套路世界化较之传统武术有自己的优势,但要真正融入世界竞技体育之林也还有一定距离。武术工作者应全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多方面去探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竞技武术套路今后能立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之林。  相似文献   

7.
2008年出版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套装上下卷)》(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招式的英文版专著。该专著作者刘海超素有“少林武术名家”之誉,他以传统佛、儒、道思想精华为主旨,对少林武术战术、战略和武德、武风进行全面系统阐述,融合武术、中医理论与哲学,详解少林武术套路,是我国武术学科学术理论与武术教学实战相结合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可圈可点的专业性译介,对于国内和英语世界武术爱好者不失为一套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的优质教材,也供国内外武术科研工作者之需,其术语研制对推动中国武术术语标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5,(11):4-4
您是不是想结交志同道合的武术朋友?您是不是拥有与众不同的武术故事?您是不是想和大家分享武术心情?您是不是对《中华武术》杂志中所描写的武术人物和武术故事感动不已?您是不是对《中华武术》杂志中的文章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吧!《中华武术》有您的天地!我们将在杂志中开辟“武迷桥”专栏,  相似文献   

9.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10.
金宝 《中华武术》2003,(11):28-28
9月16日,正在南京打工的陕西省商州市商南县22岁的青年程千,专程从南京来到临澧,将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电脑送给新世纪文武学校武术总教练、国家一级拳师杜飞虎,感谢他两年多来对自己在武术上的谆谆教导。 程千的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在程千的记忆中,父亲订了  相似文献   

11.
陈羲 《中华武术》2006,(5):57-57
重庆万州中学生向先友来信:我是一位武术迷,《中华武术》杂志我是今年开始订阅的,我想了解一下下半年的《中华武术》有什么不同。同时,我希望杂志能提供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我们这里不是武术之乡,很难找到武术老师。我非常希望能得到明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童旭东 《武当》2006,(7):28-29
近年来,陈健侯(孙禄堂先生的镇江弟子)的女婿尤志心连续不断地利用网络和武术刊物发表他的《太极三记》系列文章,大肆重复其20多年前发表的一些不实之词。本来早在孙剑云老师在世时就曾亲自去镇江对这些不实之词给予了批驳。但随着近年来孙剑云老师和孙叔容师姐的相继去世,尤志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马良发起、创编和推广了《中华新武术》,首次以操的形式推广武术,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新武术》在推广和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今天武术健身操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术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季建成 《体育科学》2000,20(4):22-23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体系,在武术走向世界,武术跻向于现状体育项目之林的今天,以何种模式推向世界,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250位武术爱好者学习中国武术的目的,选择练习模式的倾向和认识等问卷作了调研分析。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者对选择武术模式具有鲜明的倾向和不同的要求与认识。提出了向外推广武术过程中,要正视武术项目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左聊城人氏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曾指出:"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傅先生这句话虽就历史学研究而说,但对武术学研究依样管用。在我看来,武术研究材料共包括文字材料、考古材料、口述材料、民俗武风和武术技艺五种。它们之间各有特点,难以互相代替,但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路迪民 《武当》2015,(4):55-57
看到《武当》杂志发表周伟良先生《评武术段位制》一文,感慨颇多。周先生是大学教授,博士学位,按目前习惯说法,属于"学院派"学者。就实而论,国家武术研究院的官方学者是"学院派"中左右武术方向的实权派,周先生和官方学者又有不同视角。他从旁观察,认为现行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将对中华武术的世纪之行带来灾难性后果"。笔者从"传统派"的角度观察,另有感受,无妨直率写出,仅  相似文献   

17.
胡海牙  蒲团子 《武当》2006,(12):24-26
这篇文章是胡海牙老师1956年参加北京武术表演大会后所作,前几日老师整理旧文稿,检出示我。虽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作品,但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一是对当时武术界的一些分析,可以做为今日研究武术者参考;一是老师所提出武术界中的一些弊端,今日亦常有看到者;一是文末代表当日武术界同仁所陈述之愿望,虽然有些在今日已实施,但也有在今日依然成为问题者。故我恳请老师将此稿发表,供喜好武术者参考。经老师同意。遂抄寄《武当》杂志。此文作于五十年前。其中部分内容当然要受时代所限,望诸读者能注意及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多角度对《中国武术史专论》一书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了此书的创新性和对武术史研究的贡献,认为此书是一本开拓了武术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开封市中小学武术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开封市对于武术健身操的重视不够,武术健身操推广普及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加大宣传武术健身操健身价值的力度,加强武术师资力量建设,促进武术健身操与《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知史以为鉴。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武术的规律。将对武术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单就竞技武术而言,内容传播重点“由技术向赛事转变”;二是单就社会武术而言,内容传播方式“由‘一把抓’向‘弹钢琴’转变”;三是就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传播的关系而言,它们在“并行之中向社会武术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