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冤假错案,古今中外,无不有之。楚辞《九章·怀沙》中即出现"冤"字:"扶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1])何谓"冤"?《说文解字》认为:"冤,屈也。从兔,从冖。即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2])可以看出,"冤"首先指的是一种内心压抑的怨气,然后则是无罪而受罚的冤屈,到了刑事领域,"冤"和犯罪、诉讼、牢狱相结合,演变成"冤案",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大批因政治运动而被戴上"反革命"帽子的无辜者陆续得到平反,"冤假错案"就成为广大民众约定俗成且经常使用的词汇,但是事实上,"冤案"、"假案"和"错案"并不是同一内涵。一般而言,冤案是指有犯罪事实存在,但并非该被告人所为,而对该被告人进行定罪科刑的案件。假案是指人为地捏造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案件事实,并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案件。错案是指作为案件处理的事件存在,但在认定事实、情节或适用法律定性处理上出现错误的案件。~([3])本文所指的刑事冤假错案是冤案、假案和错案的统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DNA鉴定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对茸身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技术的发展同样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侦查线索、拓宽了侦查领域、加快了破案速度。本文通过对美国自1969年至2007年间已被发现的253例冤假错案,以及列举的几个较为典型的错案案例分析,浅析DNA鉴定技术的发展对刑事案件侦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文彦 《中国广播》2013,(8):102-102
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等邀请中央媒体、地方都市报以及多家互联网等媒体负责人座谈。周强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实现中国梦,追求事实真相都是二者共同的追求,“新闻讲的是客观事实,法院审判就是最终要回归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求真理平反冤假错案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省,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习仲勋到广东工作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广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力主解决广东的问题。他主政广东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广东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重灾区,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冤案就是在海陆丰制造的反彭湃的反革命事件,致死160多人,伤3000多人。彭湃,广东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就  相似文献   

5.
羿克 《今传媒》2010,18(9):23-29
收藏杂志社在出版刊物时与作者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作者将除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的权利保留外,其余著作权均委托收藏杂志社行使"。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者吴某在出版《中外收藏轶闻》一书时,大量抄袭收藏杂志社刊登的文章,收藏杂志社依法诉请"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将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二审经四川省高院审理后予以维持,但两被告仍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经最高法院审理依法维持了二审判决。该案关键在于作者将相关著作权委托给收藏杂志社,该社才有权主张权利。该案开创了杂志社维护本社和作者著作权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以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共十八大确立的任务,但是,要使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得以实现,切实发挥法律在公共治理、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关键是使包括官员在内的全民从内心里信奉法律。用美国法学家伯尔曼的话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文章,也阐述了这个道理。在这篇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法治论述的文章中,周强强调要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周强指出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当然是有针对的,现实中此类现象较为普遍。在周强此文发表前,上海法院就曝出几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多有讼棍以替人代写诉状牟利,他们笔下生"花",混淆黑白,颠倒是非,造成了不胜枚举的错案冤案.  相似文献   

8.
公安部在规范公安机关慎重介入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方面,曾三令五申,并发布了一个又一个相关的规定。今天发生的绝大部分"以刑代民"的冤假错案,真正的原因既不是立法的疏漏,也不是个别人的认知糊涂,而是明明白白的有法不依和徇私枉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粉碎“四人帮”不到三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胡耀邦同志任中央组织部长。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当年岁末,我“受命”参加重庆日报社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刚接手复查工作,还真有点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10.
梁晓晶 《大观周刊》2012,(22):27-28
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定阶段是有限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认识偏差乃至认识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狱必有冤”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挥之不去的缺憾。我们只求无限趋向于正确,尽可能的减少刑事错案的发生以及对刑事错案进行预防和补救.如何预防和补救刑事错案对进一步保障人权,提高我国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错案,在审判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出现错案,新闻媒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已经公开宣判的案件评头论足,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有利于法律的正确实施,也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国家法治建设.然而,新闻传播实践中却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就是错案不仅得不到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反而进行了正面报道,作了不适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画中有话     
"近期之内"。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频频使用该表述以至其成为2012年度日本流行语,被用来讽刺某人做事拖沓,说话不算数。"‘文革’的模式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些都要打引号,在最漂亮的话下面都有数不尽的冤假错案发生,让人民蒙受灾难。"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胡德平说。  相似文献   

13.
错案,在审判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出现错案,新闻媒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已经公开宣判的案件评头论足,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有利于法律的正确实施,也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国家法治建设.然而,新闻传播实践中却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就是错案不仅得不到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反而进行了正面报道,作了不适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江汉超 《中国记者》2015,(3):110-111
案件报道从本质上讲,是为传达司法正义。但与每一件重大冤案错案相伴的,几乎都有媒体的"连带"失实报道。案件报道为何会"连带"失实,如何规避?本文从内因外因分析原因,并提出审慎、专业和严守操作规程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民间舆论监督的主战场。十八大以来,国内更是劲吹反腐疾风,许多高官因网络举报落马。但是围绕网络舆论监督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依然在进行"零和博弈"。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对"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办案终身责任制值得推广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为减少错案的发生和发生错案后易于追查责任,采取了一个新举措:民警执法办案实行终身责任制——该市公安机关全面建立民警执法档案,档案一案一记,所办案件如引起投诉或问题,不受办案人职务或岗位变动影响,由办案人终身负责。当下错案时发并非公安机关的“独症”,而是所有司法和  相似文献   

17.
据报刊登载,河南省法院实行错案追究责任制,对错案的认定、责任的划分、责任的承担形式、追究的程序等都作出明确规定,1993年度共发现和确认错案228起,对办错案的306名责任人分别依暂行规定和党纪政纪进行了处理,结果是增强了审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促进了法院系统的勤政和廉政建设,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这则消息,引发了我对干部责任问题的思考。 我们的干部,无论是党政机关干部,还是政法部门的干部,或是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都在各自的领域和不同的层次上对人民的事业负有责任。许多干部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为我们事业的兴  相似文献   

18.
刘海贵  董辉 《新闻大学》2023,(9):40-52+118-119
文章以“聂树斌案”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案如何从一起典型的刑事冤错案,逐渐转变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事件。研究发现,“聂树斌案”的意义转变与媒体报道引发的舆论关注存在一定关联。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借助司法政策调整,将其界定为司法主动纠错、程序正义得以实现的典型案件;同时,媒体自身报道观念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意义转换;网络直播等扩大了公众对案件的理性认知,促进了媒体与司法在互动中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9.
法律学者挂职司法机关,有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提高司法水平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要警惕挂职后独立监督软化甚至消失的可能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女掌门人"薛刚凌的百度个人介绍页面中,其中"社会兼职"一栏,新增了一个带有"官方背景"的身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这个新身份的获得不满两周。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一批人事任免名单,三位知名法学专家首次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0.
李维民 《出版参考》2010,(10):20-21
朱则民是“六十一人案”的最后一位幸存者 “六十一人叛徒案”,是“文革”中“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炮制的一个涉及党内高级干部人数最多、影响很大的冤假错案。涉及此案的人无一幸免,被迫害致死的就有12人。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在胡耀邦亲自主持下中央组织部关于此案的调查报告。使这一冤假错案得以平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