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组队之后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了世界强队,也是我国集体性球类项目中唯一有希望在伦敦奥运会冲击奖牌的队伍。但是球队依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我国其他女子集体性球类项目巅峰期遇到的境况基本相同。队伍在举国体制、国家重点扶植女子奥运项目和女子水球成为项目突破口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国际女子水球项目水平较低的客观环境下快速发展,但是后备力量培养依然薄弱。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依靠体教结合,快速转变后备力量缺乏的局面;建立球队长远发展规划,保持球队的可持续发展结构;减弱奥运会战略和金牌战略的影响,大力发展女子水球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回顾.主要结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始于近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兴起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支体育院校女子水球队和5支省市女子水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数量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力图发现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特点,结合我国男子水球的发展:方法,分析世界女子水球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女子水球队的发展和参加2008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政彬 《游泳》2013,(4):66-68
作为全运会预赛,本次比赛对于参赛队伍来说其现实意义昭然若揭。各支队伍都是经过系统地备战,以最强的阵容参加比赛,所以此次比赛各支队伍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较能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我国女子水球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快速发展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既有深层的社会文化影响与支撑,如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以空前提高,传统文化对女子性格的磨砺,世界女子竞技体育运动的促进,“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与支持等;又有长期运动训练中摸索出富有特色的技战术训练方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水球竞技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6年世界水球联赛预赛女子比赛参赛各队的技、战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女子水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有很大提高,但战术组织能力尤其是防守体系与世界强队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无谓的犯规和失误较多。下一阶段的训练应强化运动员的战术配合意识,重视技术细节、规范技术,提高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近十年来中国男女运动员获世界冠军、破世界纪录及近六届奥运会的情况,得出"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的结论,随后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旨在为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及其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女子优势项目各单项进行聚类分析,了解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及其竞技实力的特点,为其它潜优势项目及弱势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通过专家访谈法等对我国5届奥运会女子获奖大项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大项是举重、乒乓球、射击、跆拳道、体操、田径、跳水、游泳8个大项,并形成了以技能主导类为项群的女子项目群优势。  相似文献   

9.
郑家鹏 《体育科技》2006,27(1):16-18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子运动员的发挥。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性别文化学角度揭示出社会文化与女子竞技体育的关系,探究影响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深层因素,即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人们更清晰认识中国妇女体育发展所处的环境,加深对女子竞技体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女子在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奖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崛起态势,在中国乃至世界体坛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崛起原因主要为女子解放运动、体育体制优越性、女子社会角色新变化等因素。为维持女子体育的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优化女子项目结构、健全女子运动员保障体系,更加彰显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强大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游泳》2007,(1):35-39
国家女子水球队自2004年10月正式组建以来,得到了总局、中心和各地方体育局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队伍在举国体制的优势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主要经历了兴起、发展、提高、达到世界女足领先水平等阶段,目前正处于下滑、徘徊不前的状态.我国成年女足整体竞技水平发展不均衡,呈区域性非均衡发展特征;城市青少年女足发展较好,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青少年女足教练员、裁判员学历普遍较低;女足队伍规模和运动员数量增长缓慢,后备人才基数不大;发展基础薄弱,场地经费严重不足;主要为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队体制.女足发展和整体优势开始弱化;省市地方协会组织结构不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不够重视;青少年教练员缺乏系统培训;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偏低;女足在教育和训练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女足未被重视,发展缓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等是影响我国竞技女足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中国竞技体育的女子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了关于致使中国竞技体育女子优势的各种观点,指出应加强立法,保障女子运动员的权益;发展女子运动员的个性;提高女子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促进她们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工作,培养中国的女子体育明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就的传统文化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典型的“阴胜阳衰”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唤起同仁们的共鸣,并以此为突破口,找出中国男子竞技项目落后的部分原因,为传统哲学的现代扬弃与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文化?尽管文化的定义多达数10种,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 体育是文化的再造物。它能反映出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妇女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受普遍接受的关于社会和人类的价值和规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层次结构。儒家、道教和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儒家在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文化,它强调伦理道德和等级观念。“礼”是其核心。“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推崇严格的祖先崇拜和极端的“孝”以及妇女的服从,根据“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教义,妇女必须服从男性,妇女孝敬公婆,孝敬丈夫,生育子女、料理家务是其主要职责。“女子无才便是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体育为外来文化,且在20世纪60年代举办东京奥运会时的国情,与当前我国国情有诸多相似之处,主办奥运会前后两国的体育发展也面临着相类似的环境和课题。因此,日本体育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比,提出了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按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教会女塾的早期体育,女子学校的体育,女子体育教育,女子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  相似文献   

19.
竞技健美是非奥运项目,中国女子健美亚洲赛场上名列前茅,但新面孔少,后备力量薄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女子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我国女子竞技健美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进行过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沿着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了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产生跃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