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公认沈从文的《边城》有牧歌般的田园诗风格,在诗意性的话语和简约的叙述中,作品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用沈从文的话说,就是“美丽总是愁人的”,而这种“淡淡的忧伤”是和沈从文的“寂寞”分不开的,这种寂寞来自“另一种情感的堆积”,还来自作家在文坛的孤独寂寞,也来自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无论是他的乡村与都市系列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存在大量的血缘亲情叙事。血缘亲情为沈从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走向与抉择,体现出沈从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望与认同。  相似文献   

3.
高晖 《考试周刊》2010,(49):22-23
沈从文的小说是沈从文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沈从文在他构筑的湘西世界里,给读者呈现的是人性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本文阐述了沈从文多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沈从文与张兆和》中,刘洪涛先生认为,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总是正面的,他把沈从文几乎所有的创作成就都归结于张兆和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他的观点有偏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体貌特征和亲族关系、沈从文创作所受到的女性的影响,以及理性与情感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文学批评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是难以与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齐名。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已被公认。但他的文学批评却不为人注意,因为他算不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理论思想与批评实践主要体现于一些书信、散文及单篇作家评论中,...  相似文献   

6.
知名传记作家李辉在沈从文生前多次访问了他并成为忘年交,为其编书、为其作传。他对沈从文的评论予人回味与深思。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早期散文中充溢着轻松愉快的谐趣,这一点可以从语言、修辞、文体等方面明显的看出来。沈从文散文的谐趣中不仅常常带有讽刺色彩,还熔铸了他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这既与沈从文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的性情和创作追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 《课外阅读》2012,(14):18-20
孤独不好,孤独意味着自我封闭和满足。孤独感却非坏事,它意味着希望敞开与沟通,是向往他者的动能。以我的经验看,想象力更强、艺术感觉更敏锐的人,青春期的孤独感尤其会强烈;原因是他对未来有着更丰富的描绘与期待。记得我在中学期间,孤独感也很强烈,但自己不知其名,社会与家人也多漠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从文参与《战国策》编辑工作前后情况的考证,探讨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揭示他与战国策派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点;并通过对沈从文参与编辑《战国策》的动机的考察,展示他40年代初试图通过“文学运动的重造”使自由主义文学居于文学发展主导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因为坚守艺术的独立性而凸显。他执著于民族国家的复兴理想,而艺术则是承载与成就他理想的武器与工具。沈从文对艺术有着严肃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这种艺术创造的目的性就是沈从文艺术工具理性的体现。沈从文使艺术的工具性与审美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一个把生命当作诗,以诗来书写生命的诗人。孤独、家园与死亡是他诗中生命意识之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侧面。通过对这几个意象系统的精心营构,闻一多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复杂的生命世界和一幕幕斑驳陆离的生命场景。透过意象之维,可以读解闻一多诗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梭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发现他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理论局限。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离群索居的行为背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以孤独的个人主义实践昭示了自然而然的生活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4.
《野草》是鲁迅用心灵铸就的诗篇,是其感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野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20年代中期的苦闷、彷徨;发见其生命中的孤独、虚无、焦虑、矛盾、希望;也能悟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想和特立独行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存在于矛盾对立的社会现实中,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追求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危机。章立足于矛盾对立的视角,围绕物质天堂与精神地狱,渴望认同与排斥隔离,灵魂守望与理想破灭这三对矛盾,探寻霍尔顿人生的迷失。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定的身世经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面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感。本文拟通过对愁与恨、空与闲、孤与独、醉与梦这几组词的运用来分析李煜的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7.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系列湘西女性形象中,既有纯真活泼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的妓女,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并存的人生,不仅融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审美理想,而且是其内心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以其短篇创作的突出成就为人称道。他洞悉人性的扭曲与异化,感悟人生孤独、麻木,直击人间隔膜、冷漠,并对新世纪的人生困惑与无奈有着天才的预见,对新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方法更是进行了大胆尝试,当为传统文学向现代转型的先锋。  相似文献   

19.
论魏野之诗     
魏野是宋初隐逸诗人, 诗宗晚唐,其诗歌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内容相对贫弱,大多描写清苦幽静的隐逸生活,抒发孤高傲世的隐逸情怀,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构思精巧,幽峭清丽.同时他早年学习白体,因此他也有许多平易浅切的"白体"诗作,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朴闲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蒙克是挪威杰出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孤独的情调等独特风格,并表现出在生命的痛苦中发出的声声呐喊。他在绘画作品中,描绘灵魂的印象,讴歌生命,在与现实的顽强抗争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