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7,(5):92-92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7,(7)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由执政的工党控制的布赖顿市议会最先宣布采纳这一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研究》2007,(6):45-45
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为4至6年。孩子上学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相似文献   

4.
就近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该政策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择校、适龄公民就近入学.然而,至今择校现象依然存在,而且生命力还颇为旺盛.现象的产生使我们不得不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反思.本文对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如若我们将择校合理合法化,将就近入学与择校协调发展,也许我们的义务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国外义务教育的择校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教育与职业》2003,(24):37-37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当允许学生择校,是不少国家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择校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收费昂贵。美国历来实行公立学校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对逐年下降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满,择校呼声越来越高。在美国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择校形式主要有:①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②磁石学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分析"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利弊,缓解"就近入学"和"择校"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从根本意义上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而解决"择校"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早几年学生择校现象十分普遍,其主要的根源是由于家长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家长不惜重金,加大教育投入。可近两年“教师择校”的现象也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涂皓 《教育》2013,(6):31-31
《教育》旬刊:指标到校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又能带来怎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就近入学与择校:教育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权利是一种可以自主选择的行为,而义务是必须依法执行的行为,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就近入学到底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还是承担的义务,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追溯到“就近入学”政策提出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林蔚 《山东教育》2005,(19):123-124
上海“小升初”择校战依旧激烈为读名校。不少家庭斥资百万上演“新孟母择邻”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12年第6期《关注》栏目,结合学科特性对小初衔接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期《视野》栏目诚邀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函颖博士针对英国小升初的入学方式加以介绍和评析。在择校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以国际化视野再度审视小升初,或可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择校现象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滋生出来的产物,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择校现象暴露出家长的理性心态,政府要予以规范。河南省新乡市的联合办校经验,使得区域内择校现象得以缓解,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0,(10):J0024-J0024
日本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大力实施平等教育,均衡各公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并通过一定的私立学校作为补充,基本上没有"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如何对待择校这一问题之前,借一个比方来说明择校的玄机:假如有学生、官员、商人三个旅客同时要从北方某一机场赶往南方。此时持票者手里偏偏只剩一张票,这学生自然凭着腿脚利索首先去站队,这官员或许正拿着手机在找关系,而商人的手里早已托着大把的钞票等着竞价。而持票者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不肯原价售出,他想的是,如何获取一点额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择校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所谓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而言的,它打破了户口的限制,根据人们的意愿跨学区入学[1];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适龄儿童无法全部接受无差别的免费的优质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及家长主动选择适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围绕就近入学和择校展开的论争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从法理学的视角来看,就近入学和择校二者均是公民权利的内容,但择校体现了公民权利的更高要求,而就近入学是实现这种权利的必然途径。要协调二者,须在贯彻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扩大教育选择范围,以法律和政策规范择校行为,并对弱势群体实行特殊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择校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至今择校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仍然颇具影响。为此,必须反思就近入学政策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并且可以考虑将择校合理合法化,使就近入学与择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