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谷 《四川教育》2001,(2):87-87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是讲道理的技术或艺术。”“哲学一端接着我们的基本感受和领会,另一端接着形式化的框架。”这是陈嘉映先生在其《思远道》中的两小段论述。对于哲学是什么,一百个哲学家可能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说法。陈嘉映的“讲道理说”很能服人。任何学问深究到底、任何感觉提升到顶都是哲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是讲道理的技术或艺术。”“哲学一端接着我们的基本感受和领会,另一端接着形式化的框架。”这是陈嘉映先生在其 《思远道》中的两小段论述。对于哲学是什么,一百个哲学家可能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说法。陈嘉映的“讲道理说”很能服人。任何学问深究到底、任何感觉提升到顶都是哲学。尽管“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但人总难兔思考。“接着我们的基本感受和领会” 的一端,正触在一根网线上,这个网便是既包罗万象又淡若游丝的哲学。“让上帝发笑”,是因为“哲学”中有“从来不面对民众”,“总是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受到置疑,作为人文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存状况日益窘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哲学本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反思哲学的基本特质,我们不难得出:哲学最基本的含义仍然是古希腊意义上的“爱智”(philo-sophia),形而上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和实践性是哲学的三个最基本的特质,这决定了哲学的“非功利”和“非实用”的独特品格。准确定位哲学的性质和功能,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拾哲学的地位和尊严,避免对哲学产生一些不应有的误解,从而为振兴哲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有助于人及其发展的学问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4.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人创造了语言,开始是具体的、诗性的,而后发生“诗让位于哲学”,这就开始了向“逻各斯词语中心”的递归。语。日渐抽象化、梯级化,形成了语言逻辑的铁链和牢房。从康德开始的“理性”(对逻辑知性)批判,在当代西方则深化为“语言”批判。“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只有以感性具体的诗性言说来拯救。由此,在“哲学向诗的回归”中,对诗性语言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2001年第四期报道过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四门德育课教学大纲的有关情况。而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四门课的教材相继问世,记者拟就新教材的“新”作一系列报道。第一篇从哲学基础知识这门课开始。记者找到该教材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霁,希望他能对人们关心的问题发表看法。 王霁教授强调,新教材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创新”二字,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内容上的“创新”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针…  相似文献   

8.
<正> 钟向东同志在《对哲学定义的质疑》一文中(见《争鸣》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钟文)提出:不能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只能说“哲学是一种学说、学问、是学术上有系统的思想或见解。”钟文认为,根据“科学”的两种含义,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则犯了以下几点错误:一、把所有的哲学,包括非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说成是科学,而事实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二、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定义,则“找错了被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涉及到现代国外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在这些思潮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因而也成了这门课的重点。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科研来说,复旦哲学系在全国高校中起步最早。这门课1979年以讲座形式开设,于1982年成为选修课,1985年起进一步作为必修课,形成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必须改革。这是哲学界的心声。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左”倾路线的抬头和发展,哲学逐渐变成了政治斗争的附庸。它不再是一门独立的、有自己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成了为历次政治运动提供理论论证的辩护士。有人把“唯物论”说成“唯无论”(即“唯心论”),把“辩证法”说成“变戏法”。这就是对为“浮夸风”,“唯意志论”论证的政治哲学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11.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12.
刘祖云 《江苏高教》2003,13(4):96-98
哲学的基本特点决定着它是任何一个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因为哲学的反思性对于引导大学生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哲学的抽象性对于引导大学生解决“如何思考”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思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说实话,在现在的中学,哲学课并不受欢迎,为了让这门学科在学生始一接触时即感兴趣,我对自己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方法一破除哲学的神秘感:“哲学离我并不远”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一提起哲学,就会觉得其高深、玄乎、神秘莫测。这种“先入为主”的不正确观念,给学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取与舍     
刘墉 《内蒙古教育》2007,(7X):61-61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相似文献   

16.
李秀林教授生前曾倡导哲学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认为哲学教学法应当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构想。哲学教学法能否成为一门科学,多年的哲学教学实践已经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哲学教学法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带有一定难度和开创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哲学教学实践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下面我们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哲学教学法是一门科学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也把方法形象地比喻成过河的“桥”或“船”。这说明,方法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工具或手段。而教学方法则是人们达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和途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引导人们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会阻碍或延缓教学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早前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就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自由王国,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其实,找“桥”并不难,难的是“过桥”。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古今中外一门大学问,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哲学教育和哲学素质的培养。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别是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哲学由于其以高度抽象的逻辑论证为特征,普遍地被认为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和课程,往往考试成绩久佳,难以“过关”。因而有不少学于惧怕哲学考试,有畏难情绪,希望对哲学的学习和应试能予以指导。本文就正是为适应其需要从四个方面作以尝试:(一)要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二)要了解试题类型及特点;(三)要把握应试内容与方法;(四)有志者事竟成。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概念的扩大化知识,在《辞海》一书中这样写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同于认识的范畴”。毛泽东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然而在20世纪末,知识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经过多年的思考,对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这种经过人类重新认识的知识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涉…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什么?”对哲学这门古老而伟大的学问来说,一个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有人说,这是哲学的尴尬,但更多的人却认为,这也是哲学的魅力。几千年来,试图解答“哲学是什么”的哲学家不可胜数,他们得出的答案更是难以枚举,有人说,哲学是“爱智慧”;有人说,哲学是“奥秘之思”;有人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人说,哲学是人类智慧总结出的普遍真理;当然,少不了还有些长篇大论和一些深奥难懂的定义……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能算错,只是相对于博大精深、极富包容性的哲学来说,它们要成为公认的“定义”都还有点不够资格,因为它们太片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