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投入作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兴概念,渐趋被研究者引入到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中,并对其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模型加以初步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未来研究趋向,主要是更加侧重有关高校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力求通过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来预防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提升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2.
陈虎强  李开炜 《教师》2014,(1):38-40
本研究采用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量表对301名长沙市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目前工作倦怠总体上不严重,工作压力各因素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中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工作乐趣、工作负荷、工作保障能够显著预测情绪衰竭;工作压力的所有因素都对玩世不恭有显著预测作用;解决问题与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显著负相关;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显著正相关;求助与工作倦怠之间无显著相关;解决问题对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表现为心理疲劳、消极工作及成就感差。通过对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和处境的考察以及对高校教师需求层次的特征分析,得出高校教师需求集中于较高层次之结论。建议通过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于造成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多种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营造和谐的日常工作氛围等手段矫治高校教师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工作特征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对工作量、角色冲突、资源和社会支持、控制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诠释。  相似文献   

5.
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根据对成人高校教师的研究发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等都会引发工作倦怠现象的发生。为此,应积极地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建立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谐人际关系及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等方面采取应时策略,以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工作倦怠影响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影响、脑力劳动的职业特点、工作负荷过渡及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等。据此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工作的建议:保持工作的新鲜感,激发教师活力;开展跨学科学术活动,启发教师新思维;转变管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建立教师支持系统;重视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选取河南省515名高校教师对其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在性别、工作类型、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龄、职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重点关注教龄在6-10年的、中高级职称的、未婚的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136位成人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结果发现,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高于普通高校教师;男教师工作倦怠水平高于女教师;31—40岁的教师,硕士学历教师,副教授职称教师工作倦怠最高,并据此提出一些预防及应对工作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工作倦怠是教师这个职业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专升本高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状态及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专升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及对策分析,对这个特殊群体工作倦怠问题的干预以及心理健康的指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作倦怠作为工作压力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牵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工作倦怠的成因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二类,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情境因素即组织环境决定工作倦怠的产生,包括工作特征因素、组织特征因素、职业特征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特质影响工作倦怠的发展。本文就此从情境和个人二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丽 《时代教育》2007,(10Z):17-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本文介绍了工作倦怠概念的界定以及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有着诸多如颈椎不适、咽炎、眼睛干涩、重复性工作倦怠情绪等亚健康症状,新时期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并探寻解决的办法。本文从亚健康的症状出发,探究了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状况及与亚健康的关系,发现规律性体育锻炼能够较好的化解教师工作倦怠感、降低女性抑郁情绪、增强生活趣味、改善身体素质,并结合羽毛球运动,对这一缓解亚健康的重要方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倦怠是指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如身心的极度疲惫、厌弃工作、没有工作成就感等,它通常被定义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为探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的机理,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工作倦怠前因变量表,该表有3个一级维度,6个二级维度,共28个题目。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将得到以下结论: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与组织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较大且比较平均,而职业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5.
工作倦怠是指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如身心的极度疲惫、厌弃工作、没有工作成就感等,它通常被定义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为探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的机理,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工作倦怠前因变量表,该表有3个一级维度,6个二级维度,共28个题目。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将得到以下结论: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与组织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较大且比较平均,而职业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的职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及离职倾向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与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教师个体特征、收入水平、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组织忠诚则表明高校教师对所在高校的认同与归属,个体、组织与环境等因素对高校教师的组织忠诚度都有影响力.本研究在全国普通高校抽样调查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究高校教师职业信心和组织忠诚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度与组织忠诚度都较高,并呈正向关系.但收入水平、工作自主、个体发展和管理制度等仍亟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精力枯竭、工作意义感丧失、热情枯竭、工作成就感降低等方面。影响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因素主要有辅导员自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水平以及辅导员所在高校的类型等方面。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问题,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作与组织特征、角色冲突与角色压力、控制感与学生问题、学校组织气氛以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变量。针对教师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缓解与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工作效率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300名高校教师,对其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从中获取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而研究不同条件的教师对工作以及各个因子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明显偏低,特别是对薪酬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