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逐渐被大多数老师接受,成为大家共识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会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的现象呢?关键是“说归说,做归做,考试还是老一套,课改实在出力不讨好”。为了帮助初中历史教师积极适应新课改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改,笔者认为,首先应准确理解新课改,尤其是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下的考试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正确含义。结合三年来我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与命题实践,我认为当前推动历史新课改向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突破口应该是对历史试卷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全新的设计,以此引导和推动已经启动的新课改的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和新理念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
在 2 0 0 1年我区承担了小学科学、音乐、中学历史三个学科的国家级课改项目。在市教委和市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 ,我们克服了人员少、条件差等诸多困难 ,探索了一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课改工作思路。一、课改为进修学校的教、科、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增长点”课改无论对于基层的教师和领导及进修学校教师、领导来说都是新课程 ,尽管我们围绕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做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期铺垫 ,可当真要干起课改 ,真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基层的领导和老师眼巴巴的盼着我们拿“招儿”、拿“活儿” ,可我们除了看课…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逐渐被大多数教师接受,成为大家共识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会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的现象呢?关键是“说归说,做归做,考试还是老一套,课改实在出力不讨好”。为了帮助初中地理教师积极适应新课改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改,笔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否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树立“课改”新理念,是这次“课改”成败的关键。这次“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既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又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半个多世纪前他就这样做了。今天我们再认真学习他的教育理论,感到非常亲切,甚至使我们对“课改”中的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会豁然开朗。下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硅,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7.
阙奋 《现代教学》2005,(4):53-54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同属课程教学改革。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比起课堂教学改革来,它的“顽固不化”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校从开办之日起就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多年来,我们在考试方法改革上做了一些初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8.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省的改革步伐正逐步加快。大庆市萨尔图区、宁安市这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为我省的课程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2002年9月,我省在宁安市召开了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推进与培训会议,大庆市萨尔图区和宁安市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本期,我们将以“走进宁安课改实验区”为专题,重点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经验。 我们将以“教学模式”牵头,而后是“课堂实录”及“课例评析”,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成果,给读者一个课程改革的样板。“课程评价”、“龙江师表”、“教学随笔”和“教改研讨”这几个栏目,旨在通过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课改教学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教师,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心得以及对学习课程改革的点滴收获,全方位地展示宁安市的课改。尽管新的课程理念反对教师教学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认为:在改革初期,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还是要有典型引路的,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样板,使课程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 此外,我们还通过“专家视点”、“课改对话框”、“课例评析”、“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刊登了专家对课改的认识、大庆市萨尔图区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录,以此全方位地反映我省一年多以来课程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13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系列研讨“行动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现场会在石景山区召开。石景山区安排了“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管理促学校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与来自全市各区县教委以及课改样本校的领导、教师180余人共同分享了课程改革的成果与反思。2001年,石景山区小学全部参与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6年过去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重庆市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兼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兼善教师围绕“新观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新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双新,双发展”课改理念,孜孜不倦的努力践行:教师实践课改,体验课改;学生置身课改,受益课改;家长关注课改,参与课改。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1.
毛寅 《学周刊C版》2014,(2):52-52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这无疑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我认为“研读教材”的提出对推动课程改革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绿色课改’呢?”我认为,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能推动新的教育发展的课程改革,就是“绿色课改”。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标的主旋律。然而,我们发现在课改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曲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涵义,以致不能合理运用,因此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反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下滑,从而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怀疑,徘徊在课改的“十字路口”。我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梅翠松 《学子》2014,(9):96-96
伴随全球化的课改风潮,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奏响了序曲。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提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朱国旺 《教育》2014,(28):41-42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落实公平教育。学校实施四大工程,让每一位教师诗意地幸福工作。学校认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秉承“办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书香式生态学校”的理念,把“以老师为本,让老师幸福,让学生快乐”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课改先行与青蓝工程课改从“改课”开始。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需要,按照更新观念、建模实验、示范推广的课堂改革思路,启动与实施自主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组织教师到课改名校参观学习和回校上感受课,并把“课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江苏省开始实行“3+2X”高考模式。针对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案,对新课改、新高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课改以来,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教师进修是否也应作相应的改革呢?随着对课改理念的深入理解,我对教师进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新的教改热潮,使长期以来“水波不兴”“波澜不惊”的教育领域重新焕发了生机。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步子是稳健的,发展是健康的,课改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广大中小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念,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改革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我简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正向全国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改”的重点。然而,如果没有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其保驾护航,新课改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课改”喊得再响,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