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早的书     
据我们所知,书大约出现于中世纪。在这以前,和它最近似的东西是纸莎草纸。人们把一张张纸莎草纸粘在一起,做成一个长卷。罗马人称之为“Volumeu”。英语中“卷”这个字,就是从它演变而来的。约在15世纪中叶出现的羊皮纸和犊皮纸代替了纸莎草纸。羊皮纸是用绵羊皮或山羊皮制成的,犊皮纸则是用小牛皮做成的。用这种材料加工制成的纸只能单面书写,把这种纸切成一定的形状和大小,用皮条沿一边串起来,就制成了当时的书。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类似于我们现在印刷的书。  相似文献   

2.
正蟳埔,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为典型的海滨渔村。在那儿,有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那儿的各种民俗,都有海洋的韵味与风情。美食穿行在蟳埔,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挑取生蚝(海蛎)。蟳埔盛产蚝仔,由于它们产于咸淡水交汇处,因而当地蚝仔的颜色白里透绿,肉质脆嫩、丰硕饱满。将之煎成"蚝仔煎",真是美味可口。有民间谚语道:二月肥蚝肥韭菜,无吃是你呆(遗憾)。蚝仔煎的制作方法为:将蚝仔洗净,不留丝毫蚝壳,加入盐巴、味精,而后把韭菜或葱切成寸段和地瓜粉掺入蚝中拌匀。先热油锅,放生姜,待有香  相似文献   

3.
名人信札 拍卖升温信札,又称手札、书札、书简、书翰等,系古代尺牍演变而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有书信往来,当时书写于竹简或木片(牍)上,因书写材料和文字的局限,其时文辞较简练。至东汉,书信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得以发展。魏晋时期,伴随行书、草书的普及,书信的表意功能更加强化和扩大。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头韵体诗歌《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德国早期文学的代表。这首被游吟诗人在市场上和贵族庭院中吟诵的古德语叙事诗,本来无意留传给后代,而今我们能读到它,应归功于本尼迪克特教团的僧侣,是他们于公元830年前后将这首诗歌记录在羊皮纸上的神学原稿的首页和末页。然而是格林兄弟在175年前首先认识到这首诗的重要性。如今它已成为卡塞尔一部手抄集中的珍贵资料。卡塞尔大  相似文献   

5.
<正>对大部分人而,钢笔就是个简单的书写工具。有时候在银行里捡到支笔,有时候又在邮局里丢了支笔,无足珍贵。然而在对笔爱不释手的人眼里,笔不仅仅是用来书写的,还承载了对奢华的想象力。它不仅是个书写工具,还是件艺术品。为此,世界上众多奢侈品牌都不遗余力地制造外形精美、意义独特的笔。杰克行限量版钢笔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1月1日报道,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英国杰克行(Jack Row)近发布包括两款钢笔设计的"Jaali"收藏品系列,分别使用金银和蓝色宝石装饰笔筒。  相似文献   

6.
铅笔,英语为pencil,在书写世界里就像家族中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儿般,不受宠爱。我们随口提起的“笔名(pen name:)”、“笔友(pen pal)”、 “笔刀(penknife)”,都是由钢笔和别的词搭配组成的。没有人说“我用铅笔写下诗歌一行”,也没有谁将由细长木杆和石墨组成的铅笔称作“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唐宋以降,全国各地均有竹枝词流播,或书写地域,或描摹民风,遂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而描写贵州的竹枝词亦不少,主要以三个维度为其关要:…一是想象贵州的地理山川,书写黔地偏远、民生多艰;二是描述贵州的历史人文,原生性和落后性并存;三是摹画贵州的民族风情,凸显婚俗、饮食文化的特异性。这些竹枝词成为认知贵州民风民情的重要材料,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梳读。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盟书书写最为兴盛的时期,这种兴盛直接导源于春秋时期活跃的会盟政治。盟的不同类型决定了盟书的性质差异。春秋盟书一般同时具有仪式性和政务性,"私盟"载书还具有个人性。春秋盟书在书写者、书写方式、书写对象以及物质载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春秋盟书的书写策略体现在与盟成员排序、盟约内容、诅辞等多个书写环节,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利益的争夺方式、泛政教性书写的影响以及神灵信仰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及火药而闻名于世。在这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最早,并最早传播于世界各地。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书写记事材料的一次飞跃,而且是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10.
此文是美国阿里斯·霍根(Ali-ce·H·Hogan)为《德伯家的苔丝》一书写的评价。文中引用原书的几段,译文取自张谷若先生的译本,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11.
在萨那发现可兰经的古代手稿今年一月,许多东方学者获得了了解可兰经最古老的手抄本片断的机会。这些手稿是1971年在也门阿拉伯共和国的首都萨那市大清真寺西墙的高塔旁施工中偶然发现的。原来,在高塔里外墙的夹层中藏着几千张古代手抄本。它们在那里已经搁置了许多世纪了。学者们认为,这些小块的羊皮纸是可兰经最古老的手稿的一部分。起初,这一发现没有引起大清真寺人员的特别注意。1977年,德国专家阿尔布雷希特·诺特才说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20世纪末期以来另一个具有颠覆和超越书写文明的媒体技术,"数字化"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方式。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技术不是与口传、书写(印刷)相敌对的媒介技术。其次,数字技术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化保存的媒介,也是一个全新的文化创造的媒体技术。最后,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产业发展还离不开对互联网数字技术媒介劣势的控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该成为新的人类文化的容器,从而推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出远门,地图是必不可少的。那种粗枝大叶的古代地图,正因为它不详细,反而更能诱发人们的冒险心和浪漫之感。最早的有代表性的地图,是公元150年希腊地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克罗底乌斯·普特勒麦奥斯绘制的地图。这地图是一本包括北起丹麦南到非洲的相当一部分地域的地图册。人们旅行时,如能随身携带一本附有地图的旅行指南的话,那就更方便得多了。制作出最早的旅行指南的是罗马人。古罗马的旅行指南,是在六米长的羊皮纸上,画上罗马的街道网,在街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到日本研习书法,在与日本书法界的交流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他们书写实践研究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先秦两汉的镌刻文字和明清两代墨迹文字上,全然不见如我国长期以来对魏晋及唐宋书法的情有独钟,并且更知道了一个书法的专属名词——"明清调",用来特指明末清初间以张瑞图(1570—1644)、  相似文献   

15.
灾难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汶川大地震后勃兴的灾难母题书写呈现出3个特征:书写形式的多样性与立体感;书写倾向的宏大化与个体化;书写主体的全民性与民间性。灾难书写对精神家园重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表现为4个方面:灾难母题的专题创作与文艺精品生产研究;"抗震文艺"的审美超越观念与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理性精神与文化自信形成民族精神新结晶;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对精神家园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书写一方面可以提供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书写者思想建构的主体诉求。《史记·周本纪》中有关周人兴起的历史书写,在描述自后稷至成康周人由初起而至鼎盛这一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司马迁本人关于"王道"史观的理论建设。与儒家思想家们针对"王道"政治思想的直接阐释相比,司马迁借助于历史书写所完成的针对"王道"政治的阐释与建构,更具思想的兼容性与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形体虽有差异,但同为硬笔书写。它们同西汉以来出现的汉隶、分隶、楷书、行、草之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文字迥然有异。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并未领悟此中真谛,将本属硬笔书写的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统统断为毛笔书写。文字学者断言:“自有墨迹可考以来,汉字即用毛笔书写”①;书法家则宣称:“书法就是写毛笔字”②。美籍华裔学者钱存训教授在其《书於竹帛》(又译《中国古代书史》)中对这一观点作了全面的发挥:“学者认为毛笔的应用是在商周时代之前,因为商周金文的款识,很显然是使用毛笔的…  相似文献   

18.
叶绪民  李庆福 《寻根》2001,(4):4-10
女书又称“女字”,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妇女中间的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用这种文字符号书写的作品也俗称“女书”。这类作品一般书写在扇面、手帕、布帛、纸张上,有些还绘织在丝锦和花带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古代帛画阎秀芝当你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去了解中国画的渊源和成就时,就会注意到古代帛画,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帛,是丝织物的总称。中国人很早就用帛作书写材料了,韩非子说:"先王寄理于竹帛",墨子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古...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五年,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了吐火罗文 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四十四张,八十八面。虽然还非常不完整,但却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弥勒会见记》残卷,非常值得重视。原件用中亚婆罗迷斜体字母书写,长约三十二厘米,宽约十八个半厘米。大多数每面八行,少数六行。由于被火焚烧,残损特甚,没有一张、一面、一行是完整的,残损最厉害的每一面只剩下几个字。这同一个剧本的残卷,在 E.Sieg 和 W.Siegling 的Tocharische Sprachreste(Berlin und Leipzig,1921)中已经刊布了一些,同样残缺不全,同新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