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议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与版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与版式设计是和谐整体中重要的环节,如何处理设计中色采的搭配;版面形式直接影响其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一生酷爱美术,积极倡导美术运动,扶持艺术青年,这些与其文学创作的实践构成了相互阐释、相互渗透的互文关系。文本封面,作为文学文本的视觉表征,是鲁迅在文学与美术之间的互文性沟通交融的集中体现。纵观鲁迅文学文本的封面,色彩由浓到淡、图案由繁到简、字形由方到圆、留白由寡到多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这恰恰吻合了鲁迅在视觉艺术上的美学追求和文学表达上思想情感演进的流变轨迹,由激情到平淡、由绚烂归沉寂、由愤激苦闷到决绝温馨再至通达自信,从而彰显出鲁迅的文学品质和美学趣味之间暗合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张娅琴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3):84-85,90
本文从装帧艺术,书籍等方面简明扼要地对书籍艺术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昕 《陕西教育》2009,(1):117-118
色彩是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与构图和其他表现语言相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发挥其艺术魅力.同时它又是美化书籍,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儿童在心理、生理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同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的分析,研究儿童的审美偏爱,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与其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所造成的,尤其在色彩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从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偏好以及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定位进行探讨与研究,据此对儿童类书籍封面的装帧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现代书籍设计的审美特征。“整体美”是其重要特征,运用“和谐统一”的原则,赋予图书整体美感和意味;独特性是个人风格与时代感的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感在设计中缺一不可;工艺之美讲究“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造新的设计语言;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表现张力。章认为,美是发展的,设计也应不断创造和发展,要及时反映时代特点,给生活以不断更新的审美创意。  相似文献   

7.
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强调整体设计,即以书的整体为对象,将每一本书设计成形式上统一完整的艺术品。好的装帧设计必然气韵生动,这种气韵贯穿于书中,令人赏心悦目。设计者要挖掘书中深层涵义,理性地去探寻书中的文化内涵,梳理各类设计要素,构思恰到好处的格式,注入感性的设计语言,进行书籍美的再创造。最终能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从书籍的外观到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满足。  相似文献   

8.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管见鲁迅小说清峻、博深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9.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装帧与装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书籍的装帧设计与装订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没有过时,鲁迅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当下的鲁迅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一是发掘鲁迅的和谐文化资源;二是总结鲁迅的文化斗争经验,回应当前文化思潮的不良倾向;三是鲁迅精神品格研究,防止鲁迅被“软化”;四是深入开展鲁迅生平研究;五是拓宽鲁迅作品研究的空间;六是拓展鲁迅的比较研究;七是开拓文化视角新领域;八是拓展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九是加强鲁迅研究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明远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中,研究了鲁迅的经济收支情况,王锡荣在<鲁迅生平疑案>一书中对陈文提出了异义,本文对王锡荣的异义作了批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鲁迅作品的黑、白、红等系列的色彩表达及其特征作出阐述,从中钩沉鲁迅的色彩诗学,进而总结文学家鲁迅的色彩品格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鲁迅从童年起就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与他日后参与美术活动大有关系。鲁迅的美术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他早期比较看重美术的审美因素,而晚年则转向反抗斗争的一面,但其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内在生命力,即人格精神的表现。鲁迅的美术评论富于强烈的主体精神,能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入其中,以强烈的情感体验震撼读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日记在鲁迅身后的命运,构成“鲁迅”命运的一个侧面。鲁迅日记初次发表,引发读者对其中所呈现的鲁迅形象的不满;鲁迅日记被1938年版《鲁迅全集》失收,为1922年全年日记的丢失埋下了伏笔;鲁迅日记简约的文风,为后来者在日记内容的阐释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