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出生于宝岛台湾的林怀民先生是享誉国际舞坛的编舞大师,其代表作有《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等。他的现代舞作品因汲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养分而富有深刻内涵,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爱与自信。  相似文献   

2.
"云门舞集"创办40年来,其灵魂人物林怀民先生以他对东方文化语境的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醒觉,成功地在其舞蹈作品中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本文试图讨论林怀民在舞蹈创作、舞蹈训练方式、舞台美术三个方面如何突破现代舞西方意识,将东方美学思想完美呈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林怀民如何从西方意识向中国意识转变做为主要线索,提出了林怀民舞蹈创作的理念。他的创作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兼容世界性,但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两种文化意识的互动,必将把双方的激情融汇推向一个高点。  相似文献   

4.
说《水月》是一部蕴含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舞剧,是台湾著名编导大师林怀民的经典作品,在现当代舞蹈界也颇负盛名。本文从作品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入手,分别分析了创作的艺术构思和作品的表现形式。其中涵盖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来源,运用沉稳连贯的气韵,营造出宁静飘然的意境。本文解析了《水月》中以太极导引的舞蹈语言,流畅和谐的舞蹈构图和镜花水月的舞美设计。并通过整体分析,思考作品对传统审美复原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对作品创作的艺术价值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懒美人     
从一个昨日"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到今天"卡通一代"的引领人,田流沙在不断地转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说自己的作品风格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是一个混血儿。在他的作品中,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时尚进行嫁接,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接,画面显得典雅与奢华。而《懒美人》的作品系列是他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灵感,把它进行演变进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他以中性为概念,把人的性别模糊化了。  相似文献   

6.
迈克尔·坎贝尔是美国著名摄影家。他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时曾接受了从雷诺尔到安塞尔·亚当斯的影响。他将传统摄影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职业素养中那种把科  相似文献   

7.
自幼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到中国旅行前,创作了大量取材中国古代典籍的作品,并孕育出了他独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亲近中国古典"是芥川"中国趣味"形成的雏形,进而发展成了对"中国古典的回归"。他早期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素材,凭借自己对于中国的憧憬与幻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如《杜子春》《奇遇》等作品。"中国趣味"不仅决定了芥川的艺术创作,而且影响着他的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8.
受到欧洲,特别是英国"东方叙事"的影响,美国文坛自19世纪初也开始出现类似体裁和风格的纯文学创作。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开始逐步摆脱欧洲传统束缚,彰显自身创作个性。如擅长运用超自然因素渲染气氛的作家霍桑,在《红字》、《福谷传奇》及《玉石雕像》等作品中,就曾使用"东方公主""东方特征"等字眼来表现多情善良的女主人公们所具有的神秘性感之美。虽然霍桑所指涉的东方从地理概念上讲意义并不很清晰,但从他留下来的写作札记中,我们可以推测霍桑对东方(中国)并不十分陌生。因而,想象中的东方(中国)成为霍桑作品"他者"形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9.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10.
戴维·赫勒韦尔英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先锋派古典音乐演奏家。在20世纪70年代,他为年轻的古典音乐家们创作出一种全新风格的音乐。这一音乐风格是综合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拉美乐、巴洛克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发展而成的。从小型的"摇滚奏鸣曲"到器乐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电子乐作品,都有他的发明和创新,人称"多维音乐"。"多维音乐"的基本特点是:作品的内容与含义、意境是严肃的,但其形式是新颖活泼的、明快激荡的,可以说是继承了古典传统的现代音乐,又是汲取了时代精神的传统音乐,因而很容易被演奏者和听众接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王朔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位高产作家,对于王朔的作品,几乎从青少年到老年,可能都会看过他的一两部影视作品,如《我爱我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红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连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都说: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王朔和王朔的作品召唤来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却被大多数作家和知识分子冠以"痞子作家"并成为争议最多的作家呢?他又是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去征服广大读者的呢?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在哪里?他对中国近20年的文坛又作出了哪些影响呢?为什么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会也在作家群中掀起一层层波澜呢?甚至连他面对媒体那赤裸裸的狂言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语的代言人,而文坛上对王朔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坛及文化现象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诗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认同的,那些只有能够表现诗人生命涌动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我们要学会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去解读他的人生,去分析他的作品,去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诗词中生命的升发,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本文以赏析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力求使读者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徐婷 《现代语文》2008,(1):88-91
李安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比较、对峙、相互适应乃至融合,从中可以看到其强烈的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李安而言, "故土"作为相对于寓居地美国出现的概念,被泛化为整个中国的形象.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泛中国化"的色彩,重视在作品中灌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而不拘泥于对某一地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百科》2011,(3):F0002-F0002
杜乔生于锡耶纳。被认为是锡耶纳画派(Sienese School)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源自于拜占庭风格,但也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画面看起来更显得气势磅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意大利艺术的哥特式传统发展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邝丽莎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的中国他者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中国文化表现出既有排斥又有推崇的态度,同时还进行了对中国不同民族间史实的嫁接。这是由华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决定的。华裔女性作家从"我"这个独特而复杂的视角看中国这个他者,但中国他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这个观者的侧面形象。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一个从小说评论、电影、小说、其它作品的过程;而我们对他的接受,则有两个问题值得考察。一个是关于他是否现代主义作家的定位问题,另一个涉及他的同性恋的身份和对他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莫里斯》的评价。通过对几部文学史对他的接受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我们对他的接受呈现出一个从单一到丰富、从保守到开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阿斯塔菲耶夫是以描写战争和大自然见长的作家,但他也一直秉承着俄罗斯文学中社会道德探索的传统,从早期的新经济政策到解体前的社会动荡,前苏联的重大社会事件在他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从这个角度看,他也是位"天生的道德探索作家"。  相似文献   

18.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文人。魏晋之后,文人对自我的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冲突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致力入仕到佯狂避世,阮籍内心充满了人性的冲突,在阮籍所有作品中,咏怀诗是他的典型力作,也是后人借以研究他的重要作品。"湛湛长江水"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从中可以对阮籍的心理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9.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喜文化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书画中体现着人们对吉祥喜悦的追求。"谐音字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一种视觉艺术,中国人借助谐音这一修辞方法,巧妙地通过图像表达文字含义。本文从谐音字画的角度对中国传统书画中的喜文化作品进行解读,从而阐述作品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领略"谐音字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