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熹共有五部论语学著作传世,其中最能代表朱子论语学学术成就并借以构建其理学思想体系的著作是《论语集注》。朱熹对《论语》的诠释过程也与他理学思想的成熟过程相始终。朱熹诠释《论语》的学问宗旨是二程之说,而其最终的目的是在于发挥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探索圣人之道,重建儒家道统。朱熹的《论语》诠释开创了理学论语学的时代,把论语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二程理学思想的异同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其中主张二程理学思想不同的一派试图通过对二程语录中归属不明的"二先生语"的准确识别,来达到对二程思想差异的细微区分和把握。但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朱熹开始,一直到黄宗羲、孙奇逢、冯友兰、牟宗三、庞万里等,他们对二程语录的辨析无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而其鉴别结果也因缺乏明确的鉴别原则、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扎实的文献依据而不断遭到后人的质疑。那种过分强调二程思想之间的差异,主张程颢开启心学一派、程颐开启理学一派的观点,实际上是后人在理学内部派别分化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由果推因的解释,违背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北岩书院与二程理学渊源素深,它是程颐注《易》讲学之所,也是“涪陵学派”的发源地,更是二程理学大规模向巴蜀传入的重要场所。自程颐以后,有许多程朱理学大师也在此讲学研究,从而具有了深厚的理学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洛学的创立者,他们建立了一套以理本体论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以后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二程语录是他们一生传道讲学的言论的结集,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二程理学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在洛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二程的其他著作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宋人对二程语录的大量编辑与刊布,洛学也在宋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地扩大其社会影响,最终在南宋末年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相似文献   

5.
二程对《四书》十分重视,他们大力推崇、表彰《四书》,提高《四书》的地位,并训释《论语》、《中庸》、《孟子》,重订《大学》章次。在其思想学术体系建构中,二程对《四书》思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阐释、发挥、利用。其格物论与心性论主要是依托《四书》思想资料而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对《大学》极力表彰,并对《大学》中的概念、范畴、思想进行了辨析和阐发,成为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但在经学史上,而且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贡献。二程对《大学》的表彰、推尊和研究得到后来学者的认同,后来朱熹正是在二程《大学》学的基础上,完成了《大学》等四书的并行,使《大学》成为古代社会后期重要经典。  相似文献   

7.
清代今文家一致认为,孔子作《春秋》寓改制之意,此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春秋》学上,也体现在他们的《论语》解释上。从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宋翔凤的《论语说义》,至戴望的《论语注》,都贯穿着此种共同的主题。不过,这些学者在解释的过程中有所差异,刘逢禄的解释着眼于“句”,宋翔凤的解释着眼于“篇”,而戴望的解释则从字开始,进而扩展到篇。总之,他们的企图都在建构一种可信的改制解释体系,不过,具体细节的差异却彰显出《论语》改制观的共同特征,即解释时都强调了思想的共通性引申,而忽略知识学的关联。这种解释特征,为晚清康有为的《论语》研究及其变法观念提供了考察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作,而在其成为经典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二程兄弟是功不可没的。他们不仅将《大学》推向了一个至高的地位,而且还依据自己的理论学说对于《大学》分别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在他们所修改的内容中既彰显着相同的方面,也凸显出他们思想之间的细微差异。在研究二程思想时,关注他们各自所改正的《大学》无疑能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大师,其思想影响巨大,然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关注其思想的内涵及影响,却忽视了家风在二程理学思想的形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二程的成长受到父母良好家风的熏染,他们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得益于富有儒家道德伦理的家风。二程自身的行为处世,不仅是优良家风与理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同时又起到了垂范后代、延续家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12.
《论语笔解》虽然是韩愈和李翱合著,但是其内容主要反映了韩愈的学术思想,韩愈著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儒家道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采取了"己意解经"的解经方式。这种解经方式为韩愈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却存在着较大的弊端。韩愈过多地修改经文,过度地神化孔子及其弟子等做法,导致其观点不能赢得后人的广泛认同,致使后世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论语笔解》的学术思想。作为一家之言,《论语笔解》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它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儒学对日趋兴盛的佛学的最后一次正面对抗。虽然这次对抗失败了,却并没有导致儒学的衰败,相反,从此以后,儒学和佛学走上了一条相互融合发展的道路,从而开辟了宋明理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晚清常州公羊学派的兴起,诸儒逐渐开始舒缓汉宋之防,汉学的自我更新亦随之兴起。经学研究内部出现了一股以《公羊》解《论语》的热潮,尤以辑录何休《论语注训》为盛。其中,刘逢禄的《论语述何》被后人批评为师心自用,而有"郢书燕说"之讥;相比之下,刘恭冕的《论语注训》,或兢兢于辑录,或引申其说,间裁断于己,而又论证严谨,令人信服。刘氏以朴实的乾嘉学风为根基,去认同今文家的素王大义,故而产生一种事与理的融通,在晚清群经公羊化学潮中独树一帜,并对后学产生一定影响,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帝王略论》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历代帝王为政得失及君德素养的讨论,其中卷二涉及对两汉时期14位重要帝王的评价,通过比较来判定其政绩高下,这些论断语言平实,观点中肯,体现了唐初政治家的历史卓识和政治智慧,值得研究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女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孔子的女性观左右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的命运 ,本文试从《论语》和《易经》的“传”部分入手 ,论述孔子关于“作为女性的女人”的思想 ;从《孝经》和《孔子诗论》入手 ,论述孔子关于“无性别差异的女人”的思想。从而揭示孔子女性观对中国女性蔑视和压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7.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8.
《论语》数词既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成词或词组。“以数记文”是《论语》数词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语境的制约下,《论语》数词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同形异义及虚实两个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次次复古思潮可以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不论是文史哲一体的先秦诸子时代孔孟对尧舜禹等古圣先王的追慕、老子对远古社会的向往,还是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抑或是李梦阳为代表的明代七子文学复古思潮,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浓郁的现世情怀。复古,不是回到过去,是为了通今。古为今用,切中时弊,除旧布新,才是文学复古思潮的旨归。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概述了《论语》翻译中的问题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渊源的基础上介绍了语境理论,以语境理论为指导,围绕情景语境中的三要素(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对《论语》所反映的情景语境进行了宏观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教学情景语境为《论语》的基本情景语境的结论,进而通过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将教学情景语境应用于《论语》语篇翻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