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主阵地,高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缺乏引导,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高,跟不上网络迅猛发展的步伐。加强大学生网络接触情况的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途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在对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培育、学校培育、自我培育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鹏  李勇强 《教育与职业》2012,(15):179-180
高校作为网络发展的前沿阵地,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生态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文章对高校开展网络素养的必要性、内容特点以及开展的途径和策略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要求加大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水平和爱国主义情操。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通过发挥两课的主要作用、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网站、加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等途径来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大学生和高校教师队伍亟待提升媒介素养的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关联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对此,强调大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重视传播合力的形成,造就一批专业的网络传播者;加强自我学习,提升媒介素养水平几方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视野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大学生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二,信息素养的培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网络规范教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中的主力军,其网络素养现状堪忧,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深刻变革。因此,高校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在网络素养构建中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网络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威胁,网络素养教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即把握好网络素养的涵义、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高速信息时代下信息传输的重要媒介,在当今社会已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早已离不开对网络的应用。也正是在网络这样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深受网络虚拟信息的影响,对于精华与糟粕内容辨识不清,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这样的现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有效分析。从研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出发,就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网络素养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素养,后疫情时代高校需要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在网络素养培育方面,高校目前面临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体制欠缺、教材内容繁杂、教学师资薄弱、育人平台多元等一系列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将思政与网络、保障与监管、传承与创新、全员与示范、互联与协同五个策略相结合,构建"理念、机制、内容、队伍、平台"五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网络素养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视域下网络信息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播过程中呈现主体多样化、交互性强、内容个性化等特征。当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从加强信息素养理论教育、规范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和构建信息化云教育系统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改进网络媒体教育素养、改善价值判断教育、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和强化法制教育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效果。研究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对于大学生获取信息、关注社会发展动态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教育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优势给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是怎样的,针对这类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最主要的网络深度用户群体.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逐步暴露出的种种网络素养问题就成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社会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出发,从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对于大学生获取信息,关注社会发展动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通过总结当前大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文章在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从高校、家庭、外界不良因素、监督管理、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新平台,但网络的虚拟性、复杂性和开放性增加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难度.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倡导正确的网络观,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立法与监管,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利用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大学生参与的案例。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传媒素养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应当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能力,改善当前传媒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商丘师范学院开展了大学生传媒素养问卷调查,总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是虚拟的、内容丰富但是复杂,并且传播性快,不仅仅只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而且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同时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因而可以说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作为突破口,深入探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策,希望会对新时期培养具有高度网络媒介素养大学生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超 《考试周刊》2014,(54):150-151
通过重新界定和认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理论内涵,结合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生认识和使用网络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多元的网络时代,合理地利用网络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