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联合国大会将每年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我的使命怎么会失败了?”20年来,这样的追问一直没有离开过卢旺达,大屠杀迄今仍冲击着“国际社会的集体良知”,而更多的忏悔、宽恕、谴责与救赎,也提供了一个人类抗拒最坏本能的样本  相似文献   

2.
张鑫 《青年记者》2020,(5):56-57
纪录片是“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性。BBC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包含了“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真实认识和内在想象。本文选择了2000年到2019年32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通过对样本纪录片的整体梳理和分析,探究中国形象在“他者”视野中的变化以及中国形象“他者”呈现特点。  相似文献   

3.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4):2-3
央视与BBC携手推出纪录片《中国的宝藏》1月10日起,由央视纪录国际传媒与BBC世界新闻频道、英国野马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在CCTV-9播出。本片共6集,每集25分钟,呈现现代中国生活的多个侧面,分别是家族、艺术、都会、制造、科技和饮食。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底,南京广电集团拍摄的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再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在业内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豆瓣中关于BBC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1 33条短评进行梳理与统计,其中"霸权式"解码占3.01%,"协商式"解码占12.03%,"抵抗式"解码占39.85%,"创造式"解码占45.11%。通过对短评的分析发现:《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受众不仅不赞成纪录片中的观点,而且还抨击BBC不客观,责备BBC在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传者与受者的文化符码不同,对文本意义的构建与生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纪录片专业频道成立之前,没有人相信单一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领域生存,但当Discovery频道一马当先创办了纪录片专业频道并一举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BBC纪录片频道接踵而至, 共同瓜分纪录片专业频道领域的市场份额。作为纪录片专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莱昂西斯先生投拍的,记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南京》,近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放映数日场场爆满,并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新京报》1月27日)面对这部有助于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这场“被遗忘的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面对这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海外     
《青年记者》2008,(9):3
法国《世界报》员工罢工,英国BBC环球公司与中视传媒推出纪录片《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杨岸 《东南传播》2013,(5):22-23
2008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部系列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该片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个系列分为八集,介绍了八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从梵高这一集可以看出,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纪录片,BBC不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拍摄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路春娇 《传媒》2015,(12):53-55
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以艺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如何在受众面前再现艺术史上的辉煌,如何彰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等,都是美术类纪录片需要重点思考和表现的.本文以《艺术的力量》为例,对艺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迪 《新闻知识》2008,(2):63-64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由好莱坞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相继在各个城市上演.  相似文献   

13.
江逐浪 《现代传播》2006,(1):114-116
"真实再现"是否能够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如何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讨论的回音尚未散尽,人们又看到英国BBC在制作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创作技法是"真实再现"的延伸与递进,本文将它称作"背景重建"."背景重建"与"真实再现"一样,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与传统剧情片的界限.本文将主要通过典型的"背景重建"作品2003年BBC制作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来探讨这种创作技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29日晚,BBC在世界杯申办权投票前夕披露国际足联丑闻。据BBC纪录片《全景》节目披露,在1989年至1999年期间,已经破产的ISL公司持续贿赂包括国际足联高官在内的人物,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BBC点出了三名涉嫌收受贿赂的国际足联高官名字——国际足联副主席哈亚图、巴西足协主席特谢拉以及南美足联主席莱奥兹。考虑到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申办投票工作即将开始,英格兰申办团曾试图阻止BBC播出该节目,但最终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5.
徐晨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17,(18):69-70
国外环保纪录片出现较早且发展相对成熟,既有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英国BBC等国外主流媒体制播的环保影像,又有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独立制作的环保纪实影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保纪录片方才起步,却使国产纪录片有了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杨哲 《今传媒》2016,(9):112-113
2015年8月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英国和中国播出后,受到了国内外各路媒体和国内网络受众的关注和讨论,成为颇具话题性的纪录片现象。本文试图从纪录片文本出发,探究这部纪录片对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进行影像构建的策略,又构建出怎样的关于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的形象,并试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评价这种影像构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元月1日,中国首个覆盖全球的纪录片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六集纪录片《美丽中国》作为首播节目,收视斐然。这部由中视传媒(CTV)和英国BBC环球公司自然历史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获艾美奖的3个奖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最好看的纪录片。笔者参加了《美丽中国》全部拍摄过程,作为中方制  相似文献   

18.
李明杰 《视听》2016,(7):133-134
作为影像表达元素之一,解说词影响并引导着受众对于纪录片的接受与理解。本文结合系统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分析BBC《中国的秘密》纪录片中解说词的态度评价资源,探寻解说词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提出更好地使用解说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29日晚,BBC在世界杯申办权投票前夕披露国际足联丑闻。据BBC纪录片《全景》节目披露,在1989年至1999年期间,已经破产的ISL公司持续贿赂包括国际足联高官在内的人物,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BBC点出了三名涉嫌收受贿赂的国际足联高官名字——国际足联副主席哈亚图、巴西足协主席特谢拉以及南美足联主席莱奥兹。考虑到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申办投票工作即将开始,英格兰申办团曾试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欧美地区推出多部精彩绝伦、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作品。笔者作为纪录片从业者,收集、观摩了包括琥珀、一根绳子有多长、海洋奥德赛、太阳系的奇迹、地球脉动、与龙同行三部曲、艾登堡的所有大传、植物私生活、迁徙的鸟、BBC的自然科学系列等多部纪录片。笔者从这些纪录片中选择了几部,尝试分析欧美高水平纪录片在画面语言上的运用特点。一、《南太平洋》中的如画美画面大型纪录片《南太平洋》以美轮美奂的画面、清晰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