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1985年,《羊城晚报》率先在国内报纸上开设新闻漫画专栏至今。而在国外,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2.
十、漫画出版据日本清水勋所著《日本漫画事典》介绍,台湾在1905年前后,受《日本泼克》的影响,曾出版过一本《台湾泼克》(洪德麟语)。这大概是台湾最早的漫画出版记录。日据时期,日本漫画对台湾影响极大。台湾中国人出版的漫画书刊可谓凤毛麟角。当时的漫画主要刊登在一些日文报刊上,如《台湾新民报》、《同光》、《新竹州时报》等。许丙丁的《现代封神榜》是少数漫画单行本之一。  相似文献   

3.
两年来,湖南省报刊上的漫画比较活跃,这与省委领导重视、支持漫画创作是分不开的。 1980年底,湖南省委批准省美协出版《刺玫瑰》漫画小报,省委书记焦林义同志对办报人员说:“漫画是百花之一花。有些人不喜欢漫画,是因为漫画带点刺,漫画如果不带点刺,还叫什么漫画呢?”1981年10月,焦林义同志对《刺玫瑰》作了批示,并在11月看了《湖南省漫画展览》,他勉励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漫画武器为四化作出贡献。省委常委刘正同志分管宣传工作以后,也经常关心报纸上发表的漫画。他在给《刺玫瑰》编辑部的一封信中说:“漫画手法泼辣、发人深思,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文艺武器。”今年3月,他在参加湖南日报墙头评报活动时,就主  相似文献   

4.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太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5.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6.
为了反映社会生活百态,首都漫画家们已举办过8次《世象漫画展》。这世象漫画在日本也很流行,30年代初期,日本漫画家冈本一平在《论漫画》一文中的解释是:“世象漫画作勾渗透世态人情的漫画。可分为漫画速写,家庭漫画、流行漫画等。漫画速写,对世象所表现的特征,把有趣的描写下来,虽只是白描,却已含有幽默成分。”1987年初,人民日报社的女漫画家郑秉宏送我一份日本报刊上的漫画,画题《社会流浪汉世  相似文献   

7.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8.
专门介绍中外古今优秀漫画作品的刊物《漫画选刊》第一辑(试刊),已于八月下旬出版。这一辑以主要篇幅选刊了《1982年全国漫画展览》展出的一百多位漫画家的近作,包括全部评选得奖作品。此外,还介绍了著名漫画家米谷的政治讽刺画,我国最早的一部漫画集《戊申全年画报》,南斯拉夫报纸上的漫画和  相似文献   

9.
10月份,目前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少女杂志《公主志》涨价了,从10元涨到了12元,但这一期的读者却仍然会觉得杂志很超值,因为跟随主刊,《公主志》赠送了一本厚达224页的漫画刊试读本,据介绍,赠送的这本名为《少女漫画志》的刊物是她们即将推出的一本新刊。  相似文献   

10.
乐平兄大我十四岁,我大三毛十一岁,有案可查的一九三五年《独立漫画》上伟大的三毛出现的时候,乐平兄二十五岁,我呢?十三岁。我没见过这幅“开山祖”的三毛。 读三毛,是在《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上。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 我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  相似文献   

11.
漫画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形式,非常受人欢迎,象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华君武的政治漫画等,常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此,漫画成了报刊上一种受人欢迎的形象化宣传的形式。近来,翻开改刊后的镇江日报,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它开辟了《画中有话》新闻漫画专栏,给报纸的版面增色不少。《画中有话》新闻漫画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及时准确地摄取  相似文献   

12.
最近,连续发生几起贬低以至讥讽漫画的事儿。某地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不列漫画这一辞目。有人讥讽“不会画画的人才画漫画”。去年10月30日某报登了一篇《漫说漫画》的文章,内容是介绍一本幽默画集的,但文章一开头竟然说:“漫画……是没有本事的人想要跻身美术界的一种投机取巧。”对漫画的贬低,虽与近年来某些漫画粗糙、平庸有一定的关系,但漫画界的实际情况,也并非一  相似文献   

13.
1895年5月5日,美国《纽约世界报》首次刊登了一篇连载漫画《黄孩子》,美国人认为,这是美国最早的报纸连环漫画。从此以后,漫画在全国推广开来,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了幽默漫画版。1995年刚好是美国报刊漫画100周年,新闻界和漫画界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去年5月5日,美国国际卡通博物馆和美国  相似文献   

14.
新民晚报复刊后,对杂文很重视,领导者身体力行,多写多发,别具匠心,令人起敬。今年二月下旬,新民晚报又在一版开设了《漫画选》专栏,转载全国各地和各种报刊上的一些优秀漫画,使第一版图文并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战斗力。看这样的报纸,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劳作之后的愉快休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知识和道理。一些优秀的漫画放在一版刊载,使漫画这枝刺梅同好新闻和《今日论语》配套成龙,  相似文献   

15.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邮报》每期至少刊登近一版的连环漫画。这是八十年代某期漫画版四分之一的面貌。其中有几套著名的连环漫画,它们不仅盛行于美国,也在西欧以至亚非拉美许多报刊上广泛转载。例如《加菲尔德》(CARFIELD)的故事是描绘一只倔犟、自信的小猫,她在生活中总是碰钉子,却活得非常快活。作者是美国著名漫画吉姆·戴维斯(Jim Davis)。他笔下的“加菲尔德”已摄制成动画片,制成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又例如《花生豆》(PEANUTS),即图中最上方的那一套连环漫画,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生动地讲述了一位聪明、调皮和滑滑稽的小孩童的故事。西方有一些故事生动、情趣健康的连环漫画,早已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1,(7):78-78
这是清朝末期的一幅漫画,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时局图》,作品发表于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作者谢缵泰。作品以漫画的笔触和技巧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细节,真实地报道了清朝末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闻事实,让国人和世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7日,法国漫画报纸《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12人死亡。这一事件给媒体带来震惊的同时,也给报纸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更令漫画这一传统的图片门类得到了一次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事发的最初几天,法国几乎所有报纸都在版面上使用漫画,来表达对恐怖袭击的谴责和对《查理周刊》的支持,以及对新闻自由的捍卫。  相似文献   

19.
最近,连续发生几起贬低以至讥讽漫画的事儿。某地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不列漫画这一辞目。有人讥讽“不会画画的人才画漫画”。去年10月30日某报登了一篇《漫说漫画》的文章,内容是介绍一本幽默画集的,但文章一开头竟然说:“漫画……是没有本事的人想要跻身美术界的一种投机取巧。”对漫画的贬低,虽与近年来某些漫画粗糙、平庸有一定的关系,但漫画界的实际情况,也并非一塌糊涂,更不是都在搞“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