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例1.一轻质杠杆,两端分别挂实心铁块和铜块,杠杆平衡,若将两金属块同时浸入水中,杠杆将( ) A.仍平衡 B.铁块一端将下沉 C.铜块一端将下沉 D.无法判断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盒水果糖,平均分给12个小朋友多11 块;平均分给18个小朋友少1块;平均分给15个小朋友多14块。这盒水果糖至少有多少块?  相似文献   

4.
一、换种说法看条件,“异中寻同“巧求解有些复合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粗看似乎无从入手,但只要仔细观察题中数据,就可以发现:如果将某些已知条件换一种说法,整个题意就会立即发生重大变化,原来一些迥然不同的条件,呈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此时,解题思路也就跃然纸上了。  相似文献   

5.
解决数学问题总离不开转化。通过转化,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在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分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这道题中有两个数是未知的:一个是人数,一个是糖的总块数。而且前后两次的人数又不相同,这就使问题更显纷繁复杂。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原人数”这个关键。只要把原人数求出来,则糖的总块数便可求得。然而,要求出原人数也有些困难,“拦路虎”是第二次人数增加为原人数的1.5倍。这可要好好动动脑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6.
7.
8.
一、换种说法看条件,“异中寻同”巧求解 有些复合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粗看似乎无从入手,但只要仔细观察题中数据,就可以发现:如果将某些已知条件换一种说法,整个题意就会立即发生重大变化,原来一些迥然不同的条件,呈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此时,解题思路也就跃然纸上了。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解题中,除了必须利用明确给出的条件,还需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才能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答.一、利用非负数性质巧解题例1(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已知a为实数,化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解题中,除了必须利用明确给出的条件,还需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才能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答.一、利用非负数性质巧解题例1(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已知a为实数,化简a√-1/a分析题目中仅知a为实数,而没有明确a的正负性.因此,要从a√-1/a中挖掘隐含的条件:-1/a>0,∴a<0.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在解答时舍去多余条件,也可以巧妙地解答出来。例1.某工厂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8吨,可以烧24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结果烧了30天,  相似文献   

12.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巧妙地隐蔽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不易为人们所觉察,在解题中,隐含条件有干扰性、迷惑性,常给解题带来消极因素。若能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往往会使解题更快捷,本文举例说明,供高三同学总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巧妙地隐蔽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不易为人们所觉察,在解题中,隐含条件有干扰性、迷惑性,常给解题带来消极因素。若能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往往会使解题更快捷,本文举例说明,供高三同学总复习时参考。例1(2004年高考湖北省理科试题)已知椭圆x216+y29=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F1、F2、P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A.95B.3C.97√7D.94解析:按照常规解法,需要对点是否为直角顶点进行分类讨论,这样解麻烦。倘若我们认真观察选择支,发现答案只有一…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解题过程受阻.究其原因,经常是解题时似乎缺少了什么条件,此时,如果能加上某个条件,则思路豁然畅通,解题就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很有必要研究:通过什么手段,可以为解题增加条件?实际上,数学中的很多解题方法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以下通过常见的几种方法加以说明.1.使用反证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物高考命题逐渐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每年的试题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方面都有所体现。限制性条件试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类试题是历届考生反映最容易失分的题目之一。解题时,可遵循三步曲:一是整体把握试题反映的主要内容;二是找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并做重点标记;三是根据题意进行相关联想,进行答题。常见的限制性词语有:一是“最值”型:最多、最少,最初、最终,最大、最小、最佳,主要、次要,至多、至少,一个、一种,可能、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等。二是“程度限制”型:最终、最初,直接、间接,根本、彻底等。三是“思维方向限制”类:肯定、否定,正向、逆向。四是“时空限制”型:某某时间、某某地点。五是“事件限制”型:原因、结果,原料、产物。此外,还有染色体或碱基数目中的对数和个数;DNA链中的单链、双链;碱基、核酸的种类和数目,特性、特点等限制性词语。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某些习题的条件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而是隐含在题目之中,要求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去判断、分析,它可能是某一常数、某一等量关系、某一应熟记的物理量。若同学们在审题中就能看出隐含条件,并加以挖掘,则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丽丽和平平在做一道数学题:菜店运来60筐菜,里面有45筐是黄瓜,其余的是茄子。黄瓜比茄子多多少筐?  相似文献   

18.
有的题目中隐含着一些条件,这些含蓄不露的条件,解题时若能准确巧妙地挖掘出来,便可以发散思维,探索、创新,稳操胜券.一、从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入手挖隐含例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m-1)xm2-2,则m的值为.解:依题意有m-1≠0,m2-2=-1,解得m=-1.点评:本题将m隐含在反比例函数的系数之中,能否挖掘出m-1≠0至关重要,解题时若忽略这一点,则会出现错解.二、从图形中挖隐含例2△ABC中,∠ACB=90°,∠A=20°,如图1,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到△A′B′C′的位置,B在A′B′上,CA′交AB于D,则∠BDC的度数为()(A)40°(B)45°(C)50…  相似文献   

19.
构建模型是解析物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根据题设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再依据模型,运用一般性原理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是确定思路,寻找解题依据,快速、正确解题的重要关键·本文拟举例谈巧妙地构建模型,从而简捷、准确解题的操作途径与方法·一、近似法抓住事物的主要属性与本质特征,而忽略其次要属性与次要因素构建模型,这种方法称为近似法·由于抓住了事物的主要方面,其结果仍不失科学性与真实性·例1(1999年上海高考题)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A城正南,与A城地…  相似文献   

20.
有些数学问题,用常规思维方式去解答, 相当复杂,甚至无法解决.若突破思维定势,换个角度去思考,就能化难为易,迅速找到解题捷径,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现举例说明非常规思维方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