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个亟待纠正的长期存在的误解 在关于“基础与创新”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及能力不足;美国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强。如果我们泛泛而谈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某种“理论”的出发点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亟待纠正的长期存在的误解在关于“基础与创新”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及能力不足;美国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和能力很强。如果我们泛泛而谈倒也无所谓,但如果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某种“理论”的出发点则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可持续的、规模性创新是不可能的(偶尔的“创新”倒有可能)。没有基础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有高度的创新。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科学上的重大创新、发现无不证明…  相似文献   

3.
吴永军 《今日教育》2006,(7S):32-35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指向于应试教育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训练充斥于各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一弊端,新课程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不过,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人们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有偏差,“忽视基础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刘玉莲 《成才之路》2011,(14):67-67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采用。但教师们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误解,以为什么内容都要拿来“探”,什么环节都要进行“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果按照“创新的基础是人——人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这样的逻辑推理,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一)当今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创新,甚至阻止学生创新。教学实践业已证明:只有自身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陈妙娥 《教书育人》2011,(12):30-31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指的是那些影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力量"或"决定性因素",如方法论、指导思想、研究成果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人的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用传统呆板的“灌输法”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或是“哑巴英语”。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基础实验室开放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于工科院校本科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实践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提供自主的教学实践环境,是顺应加速21世纪人才竞争培养的趋势。本文仅就基础教学实验室开放做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将过去应试教育中“讲授—接受式”、“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模式,向“引导—探究式”的模式转变,必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创新取向”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忽视基础。实际上,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新课程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基础。我们要重新设定和培育新的基础。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三是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层面。  相似文献   

13.
从“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出发,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探讨了以学生为本,重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审美价值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术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基础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识。然而,在美术课堂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绘画中的一些“错误”现象,一味地要求学生作画程序的规范化、程序式化,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方法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本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初步实践,提出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专《机械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挂图”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培养目标的需求。为此我校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就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操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加强“微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针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浅谈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