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其芳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从诗人的角度来看,标志着何其芳一生进程的诗集是《预言》和《夜歌》。他的《生活是多么广阔》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两首诗堪称其心灵美的双璧,诗艺美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2.
对一首抒情诗而言 ,抒情的力度、节奏的把握、语言的优美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 ,其豪迈的抒情 ,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舒缓有致的节奏都鲜明地体现了诗人对一首诗歌的整体把握能力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善整合 :表现了诗人浓郁的生活热情和激昂的生活态度。全诗共四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 我歌唱希望 ,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是第一节。作为全诗的总领 ,诗人共用了四个排比句。诗人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什么呢 ?诗人以隐喻的手法写到了少男少女…  相似文献   

3.
一、自学目的1、把握作者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3、掌握本诗整齐、和谐的韵脚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二、自学提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抒情短诗。作者何其芳(1912—1977),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是四川万县人,一九三二年入北大哲学系读书,到延安后任鲁艺文学系主  相似文献   

4.
大作家     
“拿校样来我看……”这是诗人何其芳的临终之言。他的代表作有《画梦录》、《夜歌和白天的歌》等,选入中学课本的有《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在生命垂危之际,何其芳仍念念不忘校对作品。家人听不清楚他说的话,他就用颤动的手指在白床单上画出弯弯曲曲的大字。然后就失去意识,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938年夏,诗人何其芳从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区来到光明的抗战圣地延安,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一切: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展现在诗人的眼前。他的思想的视野开阔了,他的生活的目标明确了,诗情也从对旧世界的诅咒,转化为渴望歌颂新的世界,表现沸腾的新生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是这种新诗风的代表作。它以朴素、明快的语言热情地讴歌青春,赞美新的事物、新生的力量和未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首诗,在当时的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介绍给今天的青少年学习,也一定能激发起他们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励他们热爱生产,热爱事业,向往美好未来并为之去努力奋斗。这是一首进行人生观和  相似文献   

6.
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河》、《花环》和《我们最伟大的节目》等,久享名诗美誉。在新诗的阿尔卑斯山上,他居于魅力之神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前出塞》 这首诗歌选自《杜少陵集》。《出塞》是汉代歌曲的名称,是歌唱边塞战争生活的军歌。诗人借这一旧歌题,前后写了14首诗,先作9首,题为《前出塞》,后作5首,题为《后出塞》。本诗是《前出塞》中的第6首,它借戍边战士的口吻,表明了对战争的看法,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我有意识地想写一点歌一样的短诗。一九四二年一月至三月间我写了十多首这样的诗,……那是一个清早,我坐在窑洞的门口,……山底下的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散在山谷里,一声一声地听得很真。我知道他们是在为了建筑新的房屋而劳动。我也就坐在桌子前面开始写我的无声的短歌。过了一些日子,在这同样的环境里我写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写完了这首诗)我就紧接着写了《生活是多么广阔》。不但是在同一的早晨,在时间上紧接着,而且在内容上、在情绪上这两首诗也是连续的。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不是说‘对于生活我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妄下断语(随便)一尘不染(沾染) B.迥然不同(距离很远)寡不敌众(抵挡) C.悄无声息(静悄悄的)风驰电掣(闪过) D.引吭高鸣(喉咙)无济于事(流淌)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的打“x’,。 ①新诗,也叫现代诗,是指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是与传统诗歌(旧诗)相对而言的。() ②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过诗人强烈的抒情,抒发了对延安的新生活和延安青年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奇妙的联想和想像,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抒发了…  相似文献   

10.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光潜)诗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并走进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然而,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我为少男少女歌唱》这首诗的教学案例说起。先看教师所安排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男”“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为少男少女歌唱》。2.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年—1977年),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3.写作背景(略)二、指导朗读。1.这首诗感情奔放,积极向上。大家觉得这首诗歌应该怎样朗读呢?2.全诗的节奏划分。(多媒体展示)三、讲解全诗。四、举行班级课堂朗读比赛。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2.完成课...  相似文献   

11.
阿乐     
有位名人说:生活就是美。我要说:生活就是乐。著名诗人何其芳有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保障……这是何其芳写给少男少女的诗。阿乐是男孩子,他生活得多么快乐!他快乐,女孩子也快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当然是与人乐乐了。你就看阿乐的乐吧——主持人小欣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13.
在三十年代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中,有一颗别具光辉的诗星,他就是象啼血的杜鹃那样歌唱的诗人何其芳。诗人生前留给我们的诗集虽然仅有《预言》和《夜歌》两本,但却“声声见心”,大胆地表现自我,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一、《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林升籍贯和生平不详。《宋诗纪事》中说他是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的读书人。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只顾游乐歌舞,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情况后,心里十分愤慨而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一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现代语文》2006,(12):67-67
品味何其芳的《秋天》,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故作哲思,也不像他以前的诗作那样拘守于个人狭小天地,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缠绵悱侧于男女私情。它以直陈其事的写法,表现出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那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中的秋天,创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摇荡着清远、恬静、轻柔的梦境。毋庸置疑,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和最先运用的学样式,作为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何其芳的诗具有现代派诗的共同特征。这就是施蛰存指出的:“《现代》中的诗是诗,  相似文献   

16.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相似文献   

17.
话题展示青少年是最富有活力的,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青少年常常有充满理想的梦,也有唱不完的歌……难怪诗人何其芳热情地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呢!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的主旨,课本注解为“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真是这样的吗?结合王维的其他两首诗来看,我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实现过隐居生活愿望后的满足心情。先看其《谓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柴扉。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从尾联看,这首诗应写于诗人隐居之前。在隐居之前,诗人目睹田家的生活情景,感到他们“闲逸”无比,禁不住羡慕起来,产生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后来,诗人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鸭绿江》杂志举办诗苑民意测验,要求全国的诗人、诗评论家、诗编辑推选一九七九年发表的最好的诗歌时,《将军,不能这样做》和《小草在歌唱》,获票最集中。今年该杂志对一九八○年一至八月份发表的诗举行“民测”时,在收到的199份应测表中共提出174首(组)诗,选票很分散,最高票数是29票(《太阳》,作者:流沙河,发表于《诗刊》八月号)。在这174首(组)诗中,艾青的诗有十首,公刘、张志民、流沙河各四首,李瑛、黄永玉各三首,青年诗人舒婷有六首。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国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何其芳先生1941年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是热情洋溢的生活赞歌,也是引人深思的生活箴言。整首诗视野开阔,富有朝气,洋溢着诗人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