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把足球融入文化,从基础设施建设、职业联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足球文化的本土化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是日本足球成功、崛起的根源和经验。这一经验启示我们,推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应把足球融入文化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着力发展足球物质文化,用规范的职业联赛体系完善制度文化,发展和繁荣新时代中国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日本足球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日本足球腾飞经历了(草创期、转换期、发展期)三个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广泛普及是日本足球水平提高的基础;职业联赛为日本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日本足协在日本足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足球发展提出的"百年梦想"激励着一代代日本足球人。据此提出了对我国...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日本自古以来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其足球的成功也离不开对先进足球文化的吸收。试图从足球文化的角度出发,发现日本不仅对外来文化进行全面和选择性吸收,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对我国足球发展有很大启示:深入认识、理性选择、主动吸收;大胆尝试、积极改进、努力创新;坚持本土、汲取传统、打造风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日本启动了足球职业化改革,采取了包括高度重视"器物"--硬件设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职业联赛机制;倾力营造足球文化氛围,重视对国外足球理念的吸收与创新等一系列的措施,使日本足球的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其成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学根源:承袭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历史传统,善于全面、多层吸收西方足球文化营养及重视异质文化的本土改造和创新等.这对时下中国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韩国、日本、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韩国、日本、中国所共同构成的 ,又各具有自身特色的东亚足球这个大背景进行比较研究 ,以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为视角 ,探讨职业足球在东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世界职业足球取得的成果及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确立了走职业化道路的目标,经过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取得的成绩,认为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是正确的,而且应在许多方面得以完善,使中国足球水平尽快提高。  相似文献   

7.
日本足球自19世纪70年代始至今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过程被称为其足球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历经足球“明治维新”的完美蜕变而成为足球强国,并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表征而影响着世界足坛。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的发展历程,在历时维度大致将其分为萌芽、奋起、徘徊、重生和鼎盛5个时期。并重点就日本足球在“明治维新”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剖析,归纳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文化层面重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制度层面重视俱乐部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层面重视青训系统开拓和校园足球发展。最后阐述了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的角度分析日本足球迅速崛起的原因,认为与学校系统的紧密合作,大力推进教练员培训,三位一体的普及强化体系以及青少年足球与J联赛接轨方面采取的诸多措施是日本足球称霸亚洲的重要原因。提出中国足球的发展必须扎实做好青少年足球的推广,并就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积极推进教练员和裁判员专业培训、改革业余体校,建立训练中心制度和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综述法探讨我国足球职业化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产权、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经营以及职业足球的联赛制度等,以期促进我国足球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总结了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继续深入开展我国足球职业化的理论研究,指导改革实践,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税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韬 《职大学报》2007,(1):94-98
本文对美国、荷兰、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状况进行研究,并分析我国绿色税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推动绿色税收有助绿色GDP的增长,关键是做好对纳税人的确立、税基的选择、税率的确定以及对绿色税收的优惠条款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中欧足球职业联赛治理结构差异及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欧洲足球职业联赛治理体系,发现欧洲足球职业联赛普遍采用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具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清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化处罚制度等特征,有效地遏制了假球、赌球、黑哨等足球违法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完善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体制,规范俱乐部内部治理机制,创造良好的足球联赛外部治理环境等措施,中国足球才能健康、有序而富有活力的科学发展,这是中国体育足球职业联赛制度创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日本职业足球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媒介战略、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策略,认为电视转播为日本职业足球联赛发展提供了契机,欧洲俱乐部的体育运动治理体制和美国职业体育的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适合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营销模式.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媒介战略和营销推广,与国际营销经验、国内政策和国家的理想抱负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在联赛体系与规则、商业模式、足球风格和市场机会等方面,形成了日本社会与文化的本土特点,与欧洲职业足球的发展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演绎法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品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塑造优势品牌观念不强,俱乐部名称随投资冠名商改换而变更,俱乐部的主场也会因为主赞助商的商业发展规划进行变换。对比分析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品牌塑造理念以及俱乐部文化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进而对中国足球联赛俱乐部频繁更名与中国足球职业化体系、俱乐部联赛成绩、无形资产流失和俱乐部长效品牌树立的关系进行剖析,对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品牌塑造提出以下建议:改善职业化投资环境,塑造俱乐部强势品牌;加强俱乐部市场开发,降低俱乐部经营风险;提升赛事质量,增强俱乐部品牌效应;依靠寓意深刻的中型俱乐部名称,强化俱乐部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10年亚冠联赛为研究对象,对中日韩参赛俱乐部的进攻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日韩球队整体综合进攻能力较强,中国球队的进攻能力全面落后于日韩球队;中国球队在比赛的控制能力上逊于日韩球队,控球率与日韩球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射门次数、射门质量和角球数量上中国球队与日韩球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前场任意球与日韩球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任意球得分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球队攻入对方前场30米的次数与日韩球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日韩球队亚冠联赛表现优异,当今亚洲足坛形成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称霸"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特点,汲取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是研究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在提高师资学历教育的时候,也要搞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工作,尽快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更新以及教师综合能力的再提高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足球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目前我国足球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针对在足球职业化改革过程中管理体制、竞赛体制以及俱乐部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加以改进,同时应当吸收足球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足球去行政化管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职业足球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及管理体制的分析,以新时期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理论依据,指出我国职业足球去行政化管理方式应以"文化教育"为依托,塑造儒家足球精神信仰、以"教练治球"为导向,转变足球治理理念、以"管办分离"为基准,厘清组织结构关系、以"简政放权"为目标,实行放权放责机制、以"协作创新"为平台,建立职业足球联盟。去行政化管理是世界职业足球发展趋势,是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未来我国职业足球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并分析中国职业足球与媒体的关系的演变情况,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的十余年时间里,足球界与媒体的关系由最初的和谐走到上个世纪末的冷却,再由冷却发展到如今的对峙,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完善自身机制,提高联赛水平;2.提高媒体素质,保证新闻质量;3.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建双方良性互动关系;4.建立健全中国足球与媒体报道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