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审计职能,挖掘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对当下我国国家审计职能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行政的法治化、高效化、廉洁化和透明化,以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应定位于监督、效率、公开和秩序职能,这使国家审计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有力支撑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国家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力,它与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性。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的模式是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由于时代原因,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重新建构立法型审计模式,改进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制度,完善监督国家审计监督的机制,以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以及公共财政透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审计独立性,拓展财政审计领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及追踪问责制度等路径向公众提供完整、可靠的国家公共财政信息,推动公共财政透明,促进国家治理实现"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22年1月施行。国家审计与内部协作,既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审计实践研究的重点。高质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相互融合与通力协作,也需要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免疫功能”的审计监督体系。从建立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作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是涉及数亿流动人口、上亿迁移家庭、数千万学龄儿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该政策正处于落实的关键“最后一公里”阶段,需要一套贯穿于政策全程的治理工具对其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国家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基础制度安排,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国家审计具备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审计实务中,应根据政策落实面临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标准,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同,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以此夯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监督评价机制,推进该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监督形式,是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反腐败、维护公共财产和国家法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家审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上的制约。本文通过对行政型、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模式利弊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的国家审计体制应走"立法型"模式之路,并对如何构建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从制度供给角度而言,乡村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国可以从审计视角,以国家审计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围绕“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的制度供给”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增强乡村治理效果的可靠途径,发挥出国家审计的价值,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独立性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基石,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根本保障,审计职业化是国家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审计职业化,才会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才会建立国家审计的独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家的治理水平越来越成为群众甚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使功不可没的国家审计逐渐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国家审计在国家善治道路上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及日后的发展目标与任务以及接下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简要叙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审计监督尤其是国家审计监督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使审计监督职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直为理论界所重点关注。公开审计结果使广大社会公众有更好的知情权并充分参政议政,是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打造国家审计形象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国家审计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并在重点阐述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讨论和介绍了纯态与混合态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2.
西周初年,周王将其两个股肱之臣——周公旦和姜大公封于今山东境内。虽两国地城毗连,但因采取了不同的治国方略,使两国走上不同的历史发展轨道。在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两国的实力及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不同,齐国保持了强国地位,而鲁国却一直未能称雄于诸侯。两国不同的治国、用人方式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的本质在于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 ,公民国家的本质在于法制国家的民主参与和公民资格。农民革命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使国家主权获得了独立和统一。可以说 ,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就没有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从建设民族国家转向建设公民国家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于中国的农民革命在初期是一种政治动员型革命 ,容易导致权力高度集中 ,难以形成公民社会 ,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只有在宪法精神下 ,营造强社会、强法制的国家政治架构 ,努力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 ,才能发挥人民对政府监督和制约作用 ,最终实现现代公民国家。  相似文献   

14.
15.
量子纯态和混合态是量子信息中最重要的两种量子状态。本文从纯态和混合态的定义、纯态和混合态密度算符的区别、量子纠缠态与量子纯态和混合态以及纯态演化为混合态导致消相干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研究纯态和混合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6.
State roles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熊渠灭“鄂”与封中子红于鄂,《史记·楚世家》等文献已有明确记载,但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方面的研究尚缺。文章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楚国熊渠兵入鄂境与封中子红于鄂、鄂国与西周王室及古越族的历史渊源、鄂王与鄂王城遗址的时代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增加光子双模压缩真空态的叠加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双模压缩真空态|ξ>的第一个场上模增加m个光子构成增加光子双模压缩真空态a+m|ξ>,再由a+m|ξ>构造出增加光子双模压缩真空态的叠加态|ψ>,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叠加态|ψ>的非经典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叠加态|ψ>的平均光子数呈现出崩塌与复原的振荡现象,而且亚泊松特性和位相压缩都比单个a+m|ξ>态的情况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多模压缩态理论,对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光场的等幂次N-H最小测不准态出现的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讨论,从而得出:(1)在qN的积取偶数时,若各对应模的强度及初始相位都相等,态恒处于等幂次N-H最小测不准态;(2)当各对应模的强度和初始相位不等,但在一定条件下,态亦可处于等幂次N-H最小测不准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