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已为当代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所证明.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科学阐释了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科学预测了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思想和政策,成功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考察西方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流变有助于廓清其内在理路,并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西方早期的法律发展理论是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系统的法制现代化理论形成于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法制现代化理论受到了来自于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有力批判;在回应批判的过程中,法制现代化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孙中山逝世已经91年,海峡两岸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对其仍然敬意不减,人们普遍念之论之赞美之,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伟人,两岸和平统一最大公约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孙中山的追求对于当代价值理念仍具有启迪意义,其思想与精神历久弥新,仍然具有生命力。现实既承继于历史又升华于历史,每一时代的价值理念与伟大梦想总是在社会演进和历史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与途径的探索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他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历史命运和科学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现代化运动展开的历史图景意味着: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创了世界历史;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使世界现代化运动不会只停留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而必然会走向新的世界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而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证伪了西方现代化唯一论神话,赋予了现代化新内涵: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取得现代化的巨大成功,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了世界历史向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目标,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与道路,都是由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决定的。在现代性获得世界性权力并在全球扩张后,中国卷入现代化进程中。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再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脉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也是理论、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与推进,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理论贡献,又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开创了新的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研究与历史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研究,实际上始于19世纪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原生的现代化、续生的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当代社会的“后现代”发展—相联系,先后形成了经典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发展理论。不同形式的现代化理论,既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历史、现实与实施的不同观点,也反映了人们在现代化研究中所实现的历史发展观的持续变革。研究不同的历史发展观及其变革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确立科学的历史发展观,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新路。这一理论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它是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人类作贡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年迈而精力充沛的恩格斯担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整理马克思大量遗稿的艰巨历史任务。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与他青年时代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不同。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策略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以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趋势为宏观背景,在借鉴中外诸多现代化建设“方略”基础上,以他作为实践的改革派与伟大的政治家的运筹帷幄和对中国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探索.是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的目标载体要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的方法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全面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最早研究“全球化”的理论之一,尽管他在其著作中没有使用“全球化”一词,但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就已经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和全球化的趋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深刻学习世界历史理论在当前全球化大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一百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今天,全世界亿万劳动人民,都在纪念和缅怀这位对人类历史进步和世界共产主义事业起了非常作?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胡钟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古代史专家,生前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会长。他在世界古代史、古代社会经济形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学界所公认的。不仅如此,他还曾涉足蒙古史研究,尽管其明代蒙古史领域发表的论著数量有限,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胡钟达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我们讨论他在明代蒙古史领域的建树,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象 ,中外学者从多学科角度对之进行过深入研究 ,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理论 ,教育现代化研究也不例外。要在前人精细耕作过的地方开辟研究领地 ,要在林林总总的教育现代化研究成果之外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 ,是一件非常困难又极富挑战性的事情。张应强博士在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 ,选取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博士后研究课题。最近 ,他的专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细读全书 ,的确能发人深思。第一 ,研究视角独特。实证社会学的研究传…  相似文献   

15.
牛顿(1643—1727),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学家,他缔造了经典物理运动理论世界,开创了现代数学新纪元,集天学之大成于一身。他的伟大成就,正如爱因斯坦在1927年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时所赞扬那样:“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翔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世界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一是课程结构体系是世界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运用现代化理论和比较史学方法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历史;二是应根据历史知识的结构和特点选择课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绿色现代化以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协同共生为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鲜明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迥异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绿色现代化探索经历了法制化奠基、发展观变革、实践深入、全面协同四个阶段,具有迥异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丰富理论蕴涵。中国共产党探索绿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与人民逻辑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世界历史”观引领绿色现代化探索,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出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他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并建构了中国独有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应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二战后盛行于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他一生以其写作与实际行动支持法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运动,无比深刻与持久地影响了人类历史.1980年萨特逝世时,前来巴黎参加吊唁的人多达五六万,丧仪之盛大,为19世纪末法国大文豪雨果逝世后所仅见.在历史上,萨特另一件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轶事是他曾经拒绝领取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