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怨无悔     
无怨无悔张仲彩“新闻饭”是一碗很不好吃的饭。吃这碗饭且不说有时会挨饿熬夜、担惊受累,最伤脑筋的是,你想告诉读者、读者想知道而且确实应该知道的,有的人却从中作梗。对付此类事的办法当然有,我的经验是在坚持党和人民利益至高天上的基础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相似文献   

2.
四十之惑     
四十之惑乔台山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非圣贤,40多岁了,编辑饭也吃了20个年头了,却常常是旧惑未释,又添新惑。当我还是一名业余作者时,有幸被某编辑(非为忘却大名,实为免拉大旗之嫌)看中,从桌前提携到桌后,也坐上了编辑的藤椅。初入编辑之门...  相似文献   

3.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不少编辑会诧异:“我吃这碗饭,居然还要学读书!这种题目,莫非不是要引起大家注意吧!”其实,这个想法是我想用20余年编辑生涯的体会讲给大家的。  相似文献   

4.
大凡吃上“爬格子”这碗饭的人,恐怕没有喜欢退稿的。有时偶然碰到一次退稿,并附有编辑的“亲笔信”,便如获“至宝”,拜读再一。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一次幸遇。今年元月中旬,忽  相似文献   

5.
做编辑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基础,讲究严格的语法修辞,同时必须拥有至少两部以上的字典。我始终认为,作家与编辑虽然吃的都是文字饭,但吃的并不是一碗饭。作家比编辑更具有想像力,思维更具有跳跃性,文字更具有创造性;编辑却比作家更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更具有雄厚的文化实力,也更具有广  相似文献   

6.
做人要讲求大节,但也不可不注重小节.因为、“一蚁之穴。可溃千丈之堤;一趾之疾、可丧数尺之躯、”作义亦然—一篇新闻稿当然要注意生意、角度、背景、寻语、五要素等一但也须注意遣词用句、起承分段、标点符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如同人吃一碗饭几次被沙子哈牙,这碗饭还有什么吃头:)近日读几份某地送评奖的报纸*换手拍得几粒沙子出来,共商于读者编者。借债能算“壮拳”?搞建设贷款系正常所为一但某地区报纸却把这说成是“壮举”!请看这则消息的标题:眉题:难能可贵的壮举利国利民的事业主标题:佳县三农民举债三百万元办水利…  相似文献   

7.
宋连昌 《传媒》2003,(4):17-17
记得大学毕业前夕,有一次跟一位教文艺理论的老师闲聊。他建议我们以后最好不要到出版社去当编辑,说那工作太苦太累,每部书稿几乎都有半尺多厚,看起来会令人头昏眼花,而且纯粹是为他人做嫁衣。谁知我毕业后拐来拐去最后还是掉进了出版社这口“陷阱”,一干二十多年也没有“爬出来”。不过,工作实践使我感到当图书编辑也并不像那位老师说的那么可怕。吃这碗饭苦是苦点,但苦中有甜、累中有乐,不但觉得这工作很有意义,而且从中受益匪浅,更获得不少乐趣,因此始终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职业都是“一碗饭”。每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叫作“吃这碗饭”。 一碗饭有一碗饭的味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吃法。 当了几年的记者,常有好友带有几分羡慕和几分真诚的玩笑送我:老杨,行啊,混上了记者这碗饭!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之间都交换报纸,报上用的稿都是细心筛选的,版面也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是做得香喷喷的“现成饭”。肇东报吃这碗饭不但充饥,还走了许多捷径。“现成饭”我们吃惯了,而且越吃越香。送上门的“饭”吃不吃?贲在自觉。肇东报复刊时,关上门自己看总认为不错,办报人也觉得美滋滋的。可是和各地报纸一比较,就发现许多问题。稿子不如人家短,问题抓的不如人家新,版面也不如人家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之间都交换报纸,报上用的稿都是细心筛选的,版面也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是做得香喷喷的“现成饭”。肇东报吃这碗饭不但充饥,还走了许多捷径。“现成饭”我们吃惯了,而且越吃越香。送上门的“饭”吃不吃?贵在自觉。肇东报复刊时,关上门自己看总认为不错,办报人也觉得美滋滋的。可是和各地报纸一比较,就发现许多问题。稿子不如人家短,问题抓的不如人家新,版面也不如人家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江西抗灾救灾任务,亲眼目睹了《人民前线》报编辑李根萍编辑稿件的全过程。那天晚上10点多钟,正在房间写稿的李编辑收到江西省萍乡军分区一名报道员传来的稿件。阅后,李编辑觉得是一篇很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但中心不突出、语言不精炼,又有不少错别字。经过李编辑精心提炼,编辑成了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我拿着原稿和定稿进行对比,心里不禁为李编辑甘为他人做嫁衣的行为所感动。  相似文献   

12.
散文大师梁实秋生前曾对台湾《联合文学》主编丘颜明说:“有一事我想历来编辑莫不引以为苦,好稿不易。在数量上,稿件似不虞缺乏,在品质上,能膺上选者不多,于是主编的人有时就需要‘拉稿’。拉稿比拉夫难,其中甘苦,当过编辑的都知道。”所谓‘拉稿’难,一难在名人稿不好拉,二难是名人好稿更难拉,三难是拉来的稿有时又不合版面或“主旨”要求。近年我们的“报刊大战”,其中就包括拉稿之战,争稿之战。都想以“名牌”手笔突出版面,所以名人之作成了紧俏“产品”。其实,非名人之稿不拉,未必高明。名人稿固然有“广告效应”,但读者除了看“门面”,更主要的是看“货色”。名人多半早年有“名牌作品”行世,现在事务繁忙,笔力有时  相似文献   

13.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14.
樟楠印象     
“别看我矮,我矮得匀称;别看我黑,我黑得透亮;别看我眼睛小,我小得聚光!”樟楠这样描述自己。 樟楠从中原大地来到戈壁军营,抑或说从懂事起,他的心里就贮藏了足够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誓将今生赌明天!这种“狂妄”的自信,使他浑身是胆。特别是迷上新闻报道之后,他更觉得要想把新闻这碗饭吃得有滋有味。他带着那副貌不惊人的“尊容”,靠着这股敢闯敢干的“狂”劲,他硬是把“业余新闻报道”这碗饭吃得津津有味:下连队与战士谈心,他可以彻夜不眠,上访总部首长他毫不畏畏缩缩。特别是那一双“小得聚光”的眼睛,走到哪就把哪里的新闻“盯”得“浑身发抖”、“举手投降”。 在一次探家归队途中,列车上,女列车长胡佩琴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由业余通讯员走上企业报编辑岗位的新兵。由通讯员变为企业报一版编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两三个月的编辑工作实践,使我深感自己基础知识的薄弱,更感到专业知识的匮乏。我从主编那里搬来了《当代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书籍,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拼命“吃”起来。可读过之后,又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对自己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16.
(一)按现在新闻单位调人的标准,我没有资格当编辑,当评论员,因为我只有高中学历。大概是沾了找自己这块“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牌子的光吧,1967年5月被阴差阳错地调到解放军报,开始了我的编辑生涯。高中生当编辑.名副其实的“赶鸭子上架”。但转念一想,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得干出个样子来,至少不能让人笑话吧。真还得感谢60年代学习毛手席著作活动、那时我把牦泽东选集们一4卷认认真在地读了不下三遍_来军报前我就这么个底子。1967年7月一我跟K老编辑上山西大同.采写因抢救列车而身负重估的包ja某部战六年四旺的事迹。虽都…  相似文献   

17.
我觉得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来形容我是怎样“吃”上新闻这碗饭的,最恰当不过了。 1983年,我刚来部队时,整天泡在训练场擒拿格斗,我和“搭档”小王练的是“空手夺棍”。一次,在为上级领导表演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我一棍下去,小王躲闪不及,击中头部。被抢救后的小王没有留下后遗症,可中队指导员在众人面前总说:“你要把小王一棍子打死,非判刑不可。”我本来就为打伤小王感到不安,指导员的话使我更加恐惧。跟我一起入伍的老乡见我整天心情忧郁就出主意说:“你给报社写封信问问,训练中出现  相似文献   

1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4):271-271
“当今全国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还有500万人依赖于政府的权力实行自收自支。我们的民官比已经高达26:1,吃‘皇粮’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攀升之快,令人堪忧。”任玉岭委员说。  相似文献   

19.
有人会问:新闻就是新闻,还有什么“新”与不“新”的说法?我说,新闻就是有“新”与不“新”的讲究。大凡吃新闻饭的人都知道,新闻贵在出新,没有“新”就没有“闻”可言。打个比方,今天在报纸上报道某个社区举办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明天又报道某个社区开  相似文献   

20.
认真说起来,我还是个“土记者”,尽管搞了十年多的“专职报道”,也有了国家承认的“新闻专业大专学历”,但人一直在乡镇广播站工作。积“基层报道”的多年经验教训,深知吃“乡土报道”这碗饭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