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限于高中教学课时、安全风险及新冠疫情等因素,户外远距离开展研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较为困难.本文以重庆南山风景区为研学活动基地,依托基地的研学资源,从研学设计思路、研学主题及目标设计入手,围绕"初识南山、探秘南山、造化南山"三大主题进行研学内容、研学任务、活动实施及评价的系统设计.该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  相似文献   

2.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色路”为研学主题,提出“认知、思维、实践、情感”四维研学目标,围绕主题对研学思路、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期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基于科学教育主题,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与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且以河南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设计。实施结果显示,基于科学教育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主干,积极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围绕“探秘岳麓山”这一主题设计并实施研学活动,其流程具体包括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科学评价及完善反思,以期为初中开展跨学科的主题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乡土地理资源,组织学生通过研学实践的方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提升核心素养水平,也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在明确了研学路线的基础上,从“明确各研学点的探究主题”“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问题链”“确立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与多元性”等方面,对如何基于研学实践开展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梁莹莹  韩秀凤 《文教资料》2021,(2):232-234,160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方案。本方案融入课程化思路,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呼包鄂地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文章依托南充市近郊青居曲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选取南充市区高三学生为研学对象,从研学课程设计、研学课程实施、研学课程评价及研学课程反思等方面,为开发南充市近郊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言献策。认为应从大概念主题、多学科融合、体育兼美育协同培养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卢卡斯模式”,以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研学课程设计为例,从确定研学地点、主题目标、设置研学任务、研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建构“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框架,深入探究人地系统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卢卡斯模式”在研学课程实践中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效果,为地理教师进行研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地理实验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湛江东海岛为研学地点,选取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经济为研学主题,旨在设计适合高中生的综合性海洋地理研学活动。通过设计通明海红树林、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长滩的研学探究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能力。最后,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研学活动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托乡土资源,以“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学习为例,从教学目标制订、情境载体培育、问题设计与研学活动开展四个维度探究地理教学评价策略,旨在强调教学评价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指导教师科学施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评价研学旅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是当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从知识的实践价值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的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淇澳岛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构建。分别从“个人探究”和“合作互动”两个过程维度以及地理观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达与交流四个能力维度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进行了水平等级划分与设计,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展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乡土资源为载体,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实现“游”与“学”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本文以“寻美虹山”为研学主题,以寻找虹山乡独特的“原始森林之生态美”“流水地貌之自然美”“闽南古厝之人文美”“花瓜盛事全域旅游之美”为分主题,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活动实施及研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研学中渗透“行中去悟、实践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杨苑 《福建教育》2023,(15):52-54
地理研学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研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重视活动资源、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评价的创设与规划,引导学生通过研学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提升主动意识和行为能力,并带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协同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中存在着实践内容简单拼凑、单学科或多学科活动简易“拼盘化”的现象,且实践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法相差较大。基于大概念理念,先选取高阶核心概念,建构知识层级,再设计研学活动内容,可以使研学项目选取有标准、设计有逻辑,内容更贴近课程标准,活动主线更清晰,有助于学生通过研学加深对地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以北京西护城河滨水绿道地理研学实践活动为例,阐释了在大概念视角下如何提炼出不同层级的子概念、建构知识体系、设计地理研学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为设计依据,遵循将研学课程作为学校地理基础课程的有效延伸与拓展的原则,结合沪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内容,设计“探寻仓桥水晶梨产业促区域发展之路”主题研学课程。以“仓桥水晶梨的昨天、今天、明天”为明线,以“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为暗线,进行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学是广州地区较早开设研学旅行类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近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进行了升级与创新,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需遵循教育性、参与性、综合性、安全性四个原则。文章以广州中学研学旅行课程"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主题与活动设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云南省腾冲市北海湿地研学旅行设计为例,阐述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目标设定、内容设计与实施、成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整体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体现。文章以认识区域为主题,以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为案例,以区域认知素养的关键能力为教学设计线索,以中华美食为主题教学情境,整合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部分章节内容,依次从学习的主题、目标、活动和评价等环节,设计了指向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导思想,设计初中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体现跨学科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基于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从学生视角切入确定活动主题和任务,以主题点明活动任务和方式,用活动目标导航活动内容和过程,通过表现性评价检测活动效果和素养。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依据青海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研学活动前的准备、研学目标、研学活动、研学旅行评价四个方面设计青海湖的研学活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问题情境式学习、模拟仿真体验等方式,以求达到自然与人文地理双方面的研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