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9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日前结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一、课标要求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三、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采用“理论+案例”的方式呈现两大部分内容,其中理论部分主要侧重通识性知识的阐述,包括资源型城市的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金融支持在资源配置以及结构转型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从黄石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人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制定具体的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其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探讨了表现性评价的框架构建及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而生的"焦作模式"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判断分析,指出甘肃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产业结构、水资源、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挑战与困难,并根据转型的困难以及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别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丰裕型城市和资源型城镇或矿区三种类型,提出了具体的转型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1月教育考试部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教学改革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1]28,对普通高中的教学与备考具有反拨功能。其“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备考观念,推动复习策略“转型升级”。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三学生将面临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2]。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打破原有基于考试大纲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标要求与解读1.课标要求本节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2.课标解读本条课标旨在要求学生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或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探究,总结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探索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够采取的措施。“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体现了课标对于使用案例教学的要求;“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应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开发高考语文命题研究及讲评教学课程。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努力研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考语文“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课程的范式,遵循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高考反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一轮复习的号角已经吹响,目标直指高考。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高考考查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即“一核”“四层”“四翼”。《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内容”,“高考能够通过基于教育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获得的考生(常模)能力分布,了解其实际认知水平,从而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区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肩负着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从黄石城市转型现状出发,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基本理论,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经验,对黄石城市转型的必然性、机遇及转型方向做了分析,并对黄石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要求,是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地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文章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从情境创设、问题主导、活动模拟、正确导向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黄石作为矿冶文化名城,其战略地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为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到了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期,受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黄石矿冶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速度趋缓,现已被定位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矿冶城市区域城镇化战略地位,以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李金国 《教学考试》2023,(54):19-23
<正>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出版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其中的“一核”突出了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提炼了考查内容,“四翼”明确了考查要求,同时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等,是指导高考改革和命题工作的一种崭新的多维立体评价模式。近年来,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新高考地理试卷改革创新,凸显出许多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源的消耗殆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已迫在眉睫。在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业、第三产业等方式来调整自身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法律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产业结构转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目标导向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设计是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实施路径。文章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一单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为例,探讨以学生发展为主导的课堂评价方式,努力实现化学课程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原 《天津教育》2022,(7):32-33
<正>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根据“一核四层四翼”的架构,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多维素质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核”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指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陈建新 《学周刊C版》2023,(15):106-108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高考政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标志着“考纲时代”的结束和“无考纲时代”的到来。在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手段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以“评价”为准绳,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位,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摆脱当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问题式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文章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焦作市为教学案例创设情境,提炼核心问题;并将核心问题细化为一系列子问题,形成问题链,进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构建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称“评价体系”)的颁布,“评价体系”成为考试命题和备考教学的行动指南.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试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平时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教材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原理,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发展学科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为目标,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