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师:上课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些诗句。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绿在垂柳。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绿在江南岸。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师:绿在山原。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师:绿在田野。师:正所谓心中有绿意,满目皆是春。遨游完古诗中的绿色世界之后,我们一起来学习艾青先生的《绿》。  相似文献   

2.
<正>一、单元整体感知,走进《匆匆》师:同学们,从单元扉页上我们知道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生: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师:本单元有两篇课文——生:(齐)《匆匆》《那个星期天》。师:两篇习作例文——生:(齐)《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师:要求我们学会——生:让真情自然流露。师: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抒发他的真情实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齐)《匆匆》。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实录(执教:闫学)一、课前导入,从《呼兰河传》中悟情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对于萧红,同学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还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她的一篇文章——生:《火烧云》。师:是的,《火烧云》跟《祖父的园子》都节选自萧红的同一部长篇小说,你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兰河传》。师:对,就是《呼兰河传》。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正一、走进祖父的园子生:"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师:你读出了什么?生: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师:谁有不同的看法?生:"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  相似文献   

5.
一从年龄入手,建构萧红形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欣赏一座园子,一座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园子。园子里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生齐读)这里的"我"是谁呢?生:萧红。师:关于萧红,你有哪些了解?生:萧红是一位女作家。生:萧红的原名叫张乃莹,她31岁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作了修改的主题图:师:上节课,我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一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加工厂。看情境图,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红布64米,平均分给2个车间;生:做一只孔雀风筝需要4米绿布,绿布有84米;……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红布64米,平均分给两个车间,  相似文献   

7.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导入,再进祖父的园子师:上节课和同学们聊了许多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萧红,走进(指着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通过上节课学习第1、2自然段,还记得在童年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板书:活力过渡:课文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景物的,找一找(13小节)?看看在童年萧红的眼睛里,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设计意图】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作者萧红  相似文献   

9.
第一步:巧提问,认识你我 师:初次见面,谁有办法让我们快速认识? 生:自我介绍。 师:是个好办法。怎么介绍既快又好呢? 生:大家写在纸上,老师您一看就知道了。 师:太耗时间了,需要写的时间,还需要看的时间。 生:我们问,您回答;然后您问我们,我们回答。  相似文献   

10.
<正>一、联系旧知,情境导入(师课前板书:24.火烧云)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火烧云写清楚的吗?生:课文是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来写的。师:说得真好!(师板贴:颜色、形状)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火烧云的颜色,你会说——生:五颜六色。生:五彩缤纷。生: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言语层面感受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异口同声) 师:我这里有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出示)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相似文献   

12.
教例:《西湖的“绿”》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生:老师,我不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这句话的意思。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幽静。生:幽深。师:体会得好。如果把幽深的黄龙洞看作是一个小姑娘的话,那么屏风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是个勇猛的人。生:是个豪放的人。生:是个英勇的人。生:我认为它更像个年轻的勇士。师:说得好。那么九曲十八洞呢?生:我觉得它像个仙人。生:我觉得它像个悠闲的老人。生:我觉得它很慈祥。生:我感觉它很随意。师:是的,作家宗璞对西湖的“绿…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略读《祖父的园子》一、眼中园:样样都有师: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师:从这一段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生:大花园。生:样样都有。(师板书:样样都有)师:既然"样样都有",这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出示部分生字词或新词,认读韭菜谷穗玉米倭瓜蜜蜂蝴蝶蜻蜓蚂蚱下种铲地拔草栽花师: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生:第一行写的是祖父园子里的植物,第二行写的是昆虫,第三行写的是"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学干农活。师:这种学习形式,我们见过吗?生:低年级课本中,我们学过"读词串"。师:是的。我们在归类识字中就学过"读词串"。读词串时,我们要展开想象,读出词串所  相似文献   

16.
<正>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小先生,是不是啊?我刚才就见识了,看同学们的预习,很有先生范儿,很认真!现在对各位“先生”提一个要求,待会课堂上咱们有话就说,有意见就发表,好吗?生:好!师:那就上课吧!上课!小先生们好!生:老师好!师:还好,没叫我老先生。(生笑)请坐!师:今天学习一篇很特别的课文,大家一起读课题。生:“刷子李”。  相似文献   

17.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班蓝天同学画的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画面内容。生:画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草树木。生:我还能说得再细一些、再具体一些———画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树。师:说得太好了。你们喜欢这些行道树吗?全班:喜欢。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蓝天同学画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学生笑,有人说“都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师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读题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指黑板)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师:“皂”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在田字格里板书)上边是——生:白。师:“白”字要写得稍微扁一点,下边是——生:七。师:“七”字的一横要稍微长一点,而且要稍微斜着向上,这样就把“白”字托住了。请大家拿起笔,在生字表格边上认真地写上一个“皂”字。  相似文献   

19.
生:“斜风细雨”。下雨了,我们一般就回家了,不会呆在外面的。师:那么,“不须归”的理由呢?生:“青箬笠,绿蓑衣”,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就用不着回家了。师:哦,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带好雨具了。生:因为景色很美。师:是吗?何以见得?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谈话导入,了解人物1.交流谈话,初识人物师:同学们,谁知道为什么何老师今天穿一身黑衣服来上《刷子李》?生:因为刷子李在刷墙的时候也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师:他穿一身黑和我穿一身黑有什么关系?生: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进课文的情境。师:同学们,她说到了“情境”。谁知道什么是“情境”?生:一个故事里面的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