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的发生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不平衡时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个人的学习被看作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只是新概念的堆积。生物教学活动常常通过认知冲突来唤起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推进新知的探究进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恰当使用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满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沈学新  秦晏伦 《教师》2012,(12):52-52
一、把握创设认知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如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间的某种差距而产生的认知失衡,把握创设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1.课始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  相似文献   

3.
(一)提升学习效率认知冲突是指人们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1)在物理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简单学习、接受物理知识,更在冲突过程中形成怀疑,在认知上、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达到“愤恃”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质疑和批判,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平衡”因素。设置课堂的认知冲突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促使他们去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合理地利用课堂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成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重组,也会改变教学活动相对单调、呆板的状况,呈现出迷人的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小说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小说文本本身有提供认知冲突的因素,只要教师善于将其挖掘出来,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在小说阅读、鉴赏方面得到思维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不断化解冲突的过程中走向深度学习,提升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时不能同化、接纳呈现在眼前的新知时,或新的信息与其原认知结构不相符合时,或动用、调集了全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后仍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时,他们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称之认知冲突。激烈的认知冲突既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情感领域中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认知冲突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面对新知识或者新问题,当学习者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或者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随之自然产生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文本表达、情感体悟等方面来营造认知冲突,以使学生在同化或者顺应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学记》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最大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因出现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的学习情境进而产生认知冲突,若能正确处理好这些认知冲突,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矛盾及数学史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具象认知进行概括从而得到一套抽象理论的实践活动。学生所经历的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等一系列过程,可以视为生活向数学转化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究、明理解问。数学活动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认知冲突,在学生已知经验和探寻数学本质的过程中、在不断的矛盾循环中,历经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过程。因此,注重引导学生由经验认知走向理解实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一、"认知冲突"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或者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原来平衡的认知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心理学上将之称谓"认知失衡".认知冲突的出现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打破旧认知平衡再到构建新的更高级的认知平衡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认知冲突是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结通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把认知冲突视为教学意外加以漠视甚至压抑,反而还要有意识的设置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认识新知的心理冲动,由此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赖家华 《教育》2015,(8):62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时不能同化、顺应新认知结构时,他们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即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产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状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在"平衡"与"不平衡"间捕捉到认知冲突,并因此而激活数学课堂,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对新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顿悟思维”架起了原有的知识背景和需要解决的知识信息之间的桥梁。“顿悟”的发生源自学习主体面临一个与其已有的认知能力相冲突的问题,这种具有动机性的不平衡,促使学习主体对整个学习情境加以分析,发现情境中各个刺激间相互关系的意义。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思维活动,时而合乎逻辑,时而不合常理。笔者认为教师没必要回避这样的矛盾,也不需要包办代替。把问题讲透,而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与冲突,使学生思维遭遇挫折,经受锻炼。必要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这种认知冲突,造成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促使其寻求捷径。自然生成,进而培养主动探究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发展平衡化理论。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起初,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系统认知,处于某个较低发展水平的平衡状态;继而,学生觉察到与当前的系统相冲突的、该系统不能同化或顺化的事物,从而使认知系统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最后,学生通过修正认知系统,以使原来感知为不一致的东西可轻易地加以同化,从而使平衡化得以在某一较高水平上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16.
宋颂 《现代语文》2014,(6):25-26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建构认知结构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新信息与旧知识系统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它能激发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有效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中学语文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差别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愕,并促使其产生关注和探索行为。  相似文献   

18.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人总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就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衡”,在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认知需要(内驱力),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9.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在冲突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则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在建构阶段.由于冲突引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冲突过程的同化和顺应,在顺应过程,学生特别需要借助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应用阶段是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