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对于2013年6月银行体系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文章认为这只是银行体系出现的暂时性的流动性不足.文章通过上半年我国银行所出现的短暂性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导致此次银行资金流动性相对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对策去逐渐缓解并彻底解决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市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应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以及结构层次性原则,涵盖规模性、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以及成长能力等评价指标。根据上述原则和评价指标来构建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并选取了6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银行来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指出其在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及缺陷,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月万亿逆回购扎堆到期.央行称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2月8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已经为连续四日暂停逆回购. 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A股正在向价值回归,估值合适的蓝筹股会继续跑赢大盘,若市场出现大跌,对价值投资者而言会有十年一遇的大机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股票市场容量不足以及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避免实施新证券法第六条形成股市泡沫等问题,应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监控,渐进式地推进混业经营,扩容大盘,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缓解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控的国际框架》的征求意见稿,对现行资本监管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建立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文件体现了巴塞尔委员会为解决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银行监管方面的问题而采取的整体策略。从此次金融危机对银行国际监管体系的影响入手,旨在对国际监管框架修订的核心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并将修订可能对商业银行现有运行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邱胡馨 《文教资料》2006,(19):184-186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选取四家商业银行为对象(其中两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两家国有银行),从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经营能力等几个方面分析银行现实竞争力,建立多目标评价模型,同时结合潜在竞争力探求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和预防一直备受国际银行业关注。我国始终紧跟国际银行业步伐,致力于推进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通过构建压力测试模型,以9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储备充足,在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情境下仍能维持流动性比例红线。但如果经济环境不断恶化,重度压力情境下,银行进入流动性紧缺状态,很可能发生银行业系统性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现象,当前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银行体系资金过多。流动性过剩发展下去势必会推动实体经济价格的上涨,不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适当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是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德国银行监管是采用实施货币政策执行机构与银行监管机构相分离的监管模式。联邦信贷监督局作为银行监管的主体,秉承稳定性、效率与公平的监管原则,在市场准入、资本充足性、流动性、贷款集中程度、信息披露、市场退出等方面对银行进行全面的监管。德国的银行监管遵循两大基本准则,准则I涉及资本管理,准则II主要涉及流动性管理。多年以来,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德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消费者、促进市场的透明、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流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面临金融业开放的挑战,完善银行监管制度是避免出现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明洪盛 《培训与研究》2006,23(4):60-61,65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研究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有利于增强资本流动性,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的特点,解决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功能错位问题,分散、转移和对冲银行过度集中的风险,缓解、防范和化解银行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Willem和Van den的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将两轮冲击的复杂结构引入国内的流动性风险测试当中,通过对2008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压力能力较强.中国的国有银行在受到了第一轮冲击之后的流动性比率为67%远远大于中国25%的流动性监管要求.第二轮冲击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流动性缓冲变化率为49%,虽然较第一轮冲击之后国有银行的流动性有更多的损失,但是总体来说在第二轮冲击过后中国银行的流动性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试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式的动荡加剧,金融风险层出不穷,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各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最终表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生存和发展,乃至一国的经济运行和政治动荡。因此,只有将其内部控制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有效的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在风险和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央行一系列货币回笼的措施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开始出现趋紧的迹象,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局部或暂时性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控制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防范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结构性存款在我国发展四年多已经初具规模并有着繁荣的前景,但是在期限、产品流动性、银行营销等方面还与国外成熟市场有所差距。本文着重论述了结构性存款的产生和特点,并从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其面临的种种风险。  相似文献   

15.
雷斯.戈雅和罗纳德.麦金农的负风险溢价理论说明,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业很难赢利。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深入讨论,从实证的角度对该命题予以检验,并得出日本的银行业在当前利率非常低的形势下,无法通过自身的赢利化解巨额不良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信贷资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有效配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偏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开展“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活动,要求不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使不良贷款率在今后的几年内每年降低2%。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目前企业改制中的种种不规范方式,全面认识不规范改制行为的种种负面效应,通过政府、银行、企业的通力合作,使银行不良资产得到逐步盘治。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我国村镇银行产生并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我国村镇银行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般银行的风险,又因其规模与设立的地域限制,所面临的风险有其特殊性。我国村镇银行主要面临地域分布上的"扎堆"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由农业的弱质性所决定的行业特殊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选取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作为样本,以盈余质量为切入点,定量评价了盈余的持续性、结构性、变现性、成长性和获利性这五大本质特性,再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以及综合评价后发现,两家银行盈余质量的结构性较好,其中工商银行的盈余质量要优于中国银行。但工商银行核心盈余增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核心盈余的增长不够稳定;而中国银行核心盈余现金保障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需要关注其变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会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以及金融体系运转的稳定性,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及金融系统方面进行改革,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以抑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上市银行成长性定义出发,建立包括14个指标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的指标再筛选运用熵值法对我国上市银行进行了成长性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总体成长性较弱,两极分化严重,国有银行总体成长较好,而城商行相对成长性较弱。应当从外部环境、经营绩效、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方面提高上市银行成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