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歌颂投降派的反动实质,从根本上批判了《水浒》评论中的种种错误观点,为我们正确地评论和讨论《水浒》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文化大革命前关于《水浒》的评论,几乎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其中一个主要看法:《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象”。文化大革命后的一些评论,虽然批判了宋江,指出他是叛徒,但仍没有把《水浒》当作反面教材,认为这部作品既塑造了一个叛徒、投降派的典型,也塑造了一批挺立梁山峰巅的英雄。究竟《水浒》是一部反面教材,还是半部反面教材?究竟应当怎样看《水浒》所塑造的各种农  相似文献   

2.
“四人邦”惯于歪曲和篡改毛主席的指示,玩弄阴谋,制造骗局,为他们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一九七五年八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水浒》作了精辟的评论,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野心家、叛徒江青一贯对《水浒》中的宋江顶礼膜拜,百般美化,这时却摇身一变,竭力装作批判宋江的“英雄”。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  相似文献   

3.
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三国气”和“水浒气”,王学泰先生认为是“游民气”,本文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  相似文献   

4.
绰号事件     
“周老师,同学们又互起绰号了,还有人……叫你‘周扒皮’。”课间,值日班长过来告状。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前天才狠狠批评过,为什么不奏效?看来,得改进教育方法。下午正好有班会课,我带了几本《水浒》连环画走进教室,笑着说:“同学们都爱看水浒故事,都知道哪些水浒英雄?”大家一听,可来劲了,什么“智多星”吴用啦,“浪里白条”张顺啦……我话锋一转,问:“听说咱们班又风行起绰号了,能让老师也知道几个吗?”见我面无怒色,大家就嚷开了:“二呆子”、”胖大嫂”、等等。我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叫这些绰号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5.
《水浒》中的宋江,时刻哼着“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调子,念念不忘投降、招安,“尽忠报国”,是一个十足的奴才。然而,《水浒》却在这个奴才的脸上涂了一层发光的油彩,把他装扮成英雄。奴才终归是奴才,决不会因为涂了油彩而变成了英雄。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宋江的“替天行道”略加剖析,撕去它的种种伪装,宋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7.
人物性格刻划与故事情节安排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艺术课题。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中,从重“事”不重“人”,到“人”、“事”并举,是一大进步。《水浒》等名著的问世,则是标志这一巨大进步的里程碑。《水浒》中,每一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是生动曲折的情节,而这情节又恰恰是性格的历史。这种性格与情节的和谐统一,即是《水浒》独步古人的贡献。本文仅就《水浒》性格与情节关系的艺术处理,说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话题索引:一部《水浒》最出风头的人物,就是武松。明末清初评《水浒》的老前辈金圣叹先生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位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就是武松。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武松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最高,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东坡是谁.却可能知道武松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我们该如何看待武松呢?  相似文献   

9.
像《三国》《水浒》这样的小说,我们也可以称之曰“英雄传奇”。因为小说中所描写、所赞颂的人物,都是些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大豪杰。这类小说多半是在世代相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传奇”的色彩特别浓厚。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位在替天行道的同时,身上有许多值得否定的丑恶的东西,用我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水浒英雄人格中的“恶”的一面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挖掘其表象之下的潜在的本质,将有利于我们对水浒英雄作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就《水浒》的主体精神而言,与其说是农民革命的英雄史诗,无宁说是农民革命的悲壮挽歌。笔者提出这么个命题,旨在对通常的“英雄史诗”说作部分矫正;显然,这种矫正工作要在同意《水浒》写了“农民革命”这一前提下进行。按理讲,维护这么个前提,本不在话下。然而现在却不那么轻松了。因为学界先有“市民文学”说、“革守斗争”  相似文献   

12.
宋江身上的“仁义”究竟是什么货色?这种“仁义”到底是水浒英雄的一面“精神旗帜”,还是一具精神枷锁?这种“江湖义气”值不值得肯定?应不应该歌颂?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水浒》,到底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还是投降主义的标本;宋江,到底是“农民革命的领袖”,还是投降派?这个问题,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毛主席指示我们:“《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话,深刻地批判了《水浒》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好朋友是弟弟傅高琦,他聪明伶俐,长得也帅,可就是常常骗取我的小玩具什么的。因此,我将“黄鼠狼”这个“雅号”送给了他。我们这里最近流行收集“英雄卡”。小高琦想当个“三国卡”“水浒卡”收藏家,因此常常假惺惺地帮我干活儿,然后索取我的英雄卡,再把从我这儿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实为一部创作者感时伤世的“发愤之作”。“替天行道”是作者为水浒英雄们的行动设定的纲领,作者揭露了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并力图通过好汉们以暴治暴“痛快的杀伐”消解胸中块垒。  相似文献   

16.
一日,接到分管垃圾箱的值日生报告,说这几天垃圾箱货满为患。据调查,都是“小浣熊”干脆面惹的祸:除了包装纸,有些只是打开了包装,面还完好。因为近来学生们都投入到“小浣熊”的抢购中,不为别的,只为那随面赠送的“水浒卡”。那卡两寸见方,上有一位水浒英雄的卡通图案,还有他的生平简介、绰号等。男生女生,都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热情,那些平日里颇具英雄气慨的男生大有不收集到108张誓不罢休之势。如何能借这次水浒卡的契机,引领孩子们就此走近《水浒》—— 毕竟四年级的孩子也该亲近古典名著了!问题就是课题。周五的班队活动课,我不动声色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水浒》中“革命派”的几个代表人物作了历史的分析,探讨了他们各自的“英雄行为”及性格中存在的根本缺陷,揭示了他们内在的精神实质,从而提出了梁山起义并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水浒》中的“革命派”在本质上并非真正“革命”的,更代表不了农民革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食色性也”。就连亚圣孟子也把亲近女色当成人类的天性之一,而《水浒传》中诸英雄却普遍把亲近女色当成罪恶。梁山好汉除了活宝矮脚虎王英外,大都不喜女色。水浒英雄对于女性是淡薄的。  相似文献   

19.
《水浒》是一部生长在儒学植被上的名著,表面上的强盗故事和实际上的传统思想结合在一起,使其大获成功。不得已而落草为寇和不得已而接受招安。是《水浒》中两个基调一致的悲剧。“不得已”的成份越大,好汉们作出的牺牲也越大,也就越发显示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这种强有力的精神底蕴实际上已经修正了水浒人物在社会学上的价值定位,使他们由强盗而变成了英雄。《水浒》表现了儒学知天命尽人事的处世态度,立身扬身的生命意义,独善其身的生活原则以及“家”而“国”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精明的商家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各类小食品中夹带好玩的飞机、转碟,或者各种玲珑剔透的小动物玩具。而最近,一些小食品中夹带的“英雄卡”,则让许多学生陷入痴迷的程度。这些“水浒英雄卡”“三国英雄卡”“西游英雄卡”在校园里大行其道。这些绘有名著或传说中英雄人物的卡片,让许多孩子上了瘾,负面效应凸现。有报道说,在沈阳的一些校园,已有了“英雄卡”交易市场,好多幼儿园儿童、中学生手中都有一些“英雄卡”,随时把玩、欣赏、交换,有时一张卡可卖几十元。“英雄卡”都是随食品赠送的,有些孩子为集卡,成箱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