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漳化人,清代诗人,有诗作《岭云海日楼诗钞》和《仓海丘逢甲诗选》存世。诗人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光绪年间进士,为兵部主事。  相似文献   

2.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在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温总理引用的诗就是近代著名爱国志士诗人丘逢甲写作的这首《春愁》。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割台,日本陆军开始进驻接管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激烈反抗。随着日本不断往台湾加派宪兵镇压反抗,日本明治天皇敕令《台湾宪兵队条例》颁布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是日本政府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控制、使宪兵队机构常态化的具体表现,其本质是为扼杀台湾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服务。考察日据时期《台湾宪兵队条例》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对于认清日本侵略目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读钱英球的诗,我注意到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诗的意象:驼铃。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驼铃集》,诗集《爱的晨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卷首第一辑,题名《心中的驼铃》。他常以沙漠中不知疲倦地跋涉的骆驼自况:“我是一峰骆驼,/清晨上路便在沙漠中跋涉,/叮咚的驼铃,/奏起我生活之歌。∥驼峰是我不落的帆,/鼓满日月星辰,驶过岁月的浪波,/永远走着一条没有路的路,/我的足迹是荒漠上的第一代花朵。”(《我是一峰骆驼》)我们这位在黑土地上养育的南国诗人,憨厚、朴实、情感内向。1949年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置政治机构和军事驻防;明代,台澎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前沿;清政府在台湾设省之后,台湾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民国时期,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也是早已确定的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7.
1895年4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如火如荼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亦随即展开.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06,(7)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小读者》的忠实书迷。这本书让粗俗的人变得文雅,让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让自私短浅的人变得心胸开阔。为此,我为《小读者》写上一首小诗:没有哪种补品,/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给我们送上心灵的“鸡汤”。/没有一只灯盏,/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照亮我们的心房。/没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机器,/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奥秘。——湖南长沙市东风小学五(1)班张姣妍湖北的陈默泉同学也有一首寄语《小读者》的小诗:饥渴的小鸟久久寻觅,/一股清新的微风扑面而至。/你的泉水潺潺,/你的花园林茂果繁,/饥渴的小鸟贪婪地啜…  相似文献   

9.
报秋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棵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徐志摩《私语》  相似文献   

10.
台湾著名爱国历史学家连横从小就以著台湾史为己任。他虽身处日本殖民统治的环境中,但却始终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用十多年的时间著成台湾史学巨著《台湾通史》。《台湾通史》是连横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艰辛付出,也寄寓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文章从《台湾通史》的写作动因、写作过程两方面对《台湾通史》的写作进行了考察,并就《台湾通史》的成就及连横撰述《台湾通史》的艰辛付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趣对     
其三,本末式。即由本及末,由主干到枝条,以辐射状展开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以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而见长。如方敬的《鼓浪屿》:可爱的岛屿,/从海浴场出浴,/染一身碧绿。//可爱的岛屿,/在日光下曝晒,/抹绚烂色彩。//可爱的岛屿,/波涛中的  相似文献   

12.
我特别喜爱微型诗。一行诗虽短,却浓缩了人生无限丰富的感悟和想像。现从流沙河与王尔碑主编的《小诗百家点评》及各种诗刊中选取若干首,试作品尝,以资谈趣。我认为小诗的最大特色是富有理趣,即耐人寻味的哲理。马君伟的《种子》:“种子不怕埋没,/就怕吹捧。”咏的是种子,却使人联想起世间的“棒杀”与“捧杀”。《源》:“真正的长河大江的源头,/倒没有壮阔的波澜。”《路碑》:“路碑倘若站错位置,/将使许多人走冤枉路。”《暗礁》:“暗礁之所以可怕,/因为有水包庇它。”这些“两句诗”都深  相似文献   

13.
《海角七号》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这部影片在台湾和大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篇文章的观点认为,《海角七号》通过想象的台湾人和日本人的爱情主题,通过正剧与喜剧杂糅的结构方式以及倾向于日本的文化取向,建构了一部具有后殖民意识形态的台湾电影。  相似文献   

14.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综观艾青的全部诗作,他拥有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太阳和海洋。本文试就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探寻。一“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也唱不尽的主题。如《浪》、《笑》、《黎明》、《北方》等,而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创作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相似文献   

17.
《瞽者的暗示》是冯至先生早年诗歌中的一篇力作,它写得很短:黄昏以后了,/我在这深深的/深深的巷子里,/寻找我的遗失。//来了一个瞽者,/弹着哀怨的三弦,/向没有尽头的/暗森森的巷中走去!这首诗写于1923年,那年  相似文献   

18.
诗史征题     
周刘波 《历史学习》2005,(11):37-37
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北伐失利B.永安建制C.安庆保卫战失利D.天京变乱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器,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3.“开辟荆莽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刘铭传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4.毛泽东的著名诗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写于1936年的陕北。他写这首诗的时…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1905年传入台湾的。自1925年台湾映画研究会拍摄出台湾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以来。迄今已有68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台湾共摄制4000多部故事片(包括国语片、台语片和客语片)。近年来,年产百部以上,数十部品位较高的影片,如《我的爷爷》、《恐怖分子》、《悲情城市》、《鲁冰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推手》、《暗恋桃花源》等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提高了知名度,台湾成为世界电影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台湾电影除了满足本土人民日益增长的影视文化消费的需求外,还积极组织向香港、大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北美等地电影市场的开拓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台湾民主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当时全国人民一致反对,台湾人民反抗尤烈。台湾官绅经告急呼吁无望,一度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广大台湾人民组成义军,奋起抗击日军并给予重大杀伤。本文试图对“台湾民主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作一探索,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