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东汉魏晋以来,士族豪门势力日益发展,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力量,采取维护士族豪门地主利益的九品官人之法——九品中正制。他们在占有大量土地、控制着多数农民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制度,从而使这些豪门大族成为世代相承的门阀势力。他们不但利用其种种世袭的封建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武断乡曲的地方特殊势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很多人成为封建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况山 《文教资料》2007,(29):53-54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魏晋时期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是随着士族社会的兴衰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也是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所以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下士人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由于中国古代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决定了魏晋士族在各区域的表现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区域士族。关中士族是魏晋区域士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士族的一般性,又有区域士族的特殊性。对区域士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魏晋士族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士族、古文经学与中古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朝时期,中国的诗歌理论有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诗论名著。当代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儒学衰微和玄学兴盛所致。本文认为这是与士族地主的兴起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起主导作用相关联。士族地主不同于汉代宗族地主,他们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强大的宗族,以世积文儒、位居清要,性尚通脱、重视自我及侈情奢华为特征。玄学的兴起和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都是缘于士族的习性及其对思想文化的新好尚。中古诗论家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的诗论体系都是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收了玄学及其他有益的思想成分,是儒体玄用而非玄体儒用。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度彰显着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而这种风度不仅仅体现在男性身上,在魏晋士族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影子,她们重视才情,参与人物品藻,同时也有魏晋士人身上的放达和任诞,敢于打破传统的妇女观,因此,魏晋士族女性构成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陆机和王融是魏晋南朝时期两位有代表性的士族文人,他们的文学地位、家世传统、人格性情和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但文学思想、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其中受到了潜在的士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的影响。通过两人的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魏晋南朝时期的士族演变史对士族文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例 1〕西晋统一后又迅速走向分裂 ,而隋统一后却出现了长期统一的局面。试结合两个朝代统一前的社会状况及各自的措施概括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政治方面 :魏晋时期形成的士族势力 ,是统治阶级的腐朽代表 ,其势力发展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晋统一后 ,政治腐败。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扩大了统一的政治基础。隋统一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又为长期统一提供了政治前提。经济方面 :西晋统一前 ,处于经济重心的北方由于连绵的战乱 ,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而南方…  相似文献   

8.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唐代门阀政治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一)皇权与门阀大族的紧密结合;(二)门阀政治的基础有所扩大;(三)唐代门阀士族的腐朽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研究和思考的主题。门阀士族地主阶级迫于实践和理论的需要,一方面,他们接过老庄自然无为的思想,用来打破两汉以来封建礼教的拘束,以为他们所代表的门阀士族阶级的放荡纵欲的生活寻找理论根据。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10.
略论魏晋时期的门第教育朱乐宁魏晋南北朝的世族,大都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文化是构成世族的一个必要条件,门阀士族非常重视自身(包括宗族和家庭)文化的建设。如沈约曾对人说:“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琅琊王氏)之盛者也。”①沈约把“爵位”与“文...  相似文献   

11.
由冯尔康、闫爱民所著《中国宗族》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主编的《历史爱好者丛书》“文化与社会系列”之一。基于作者对中国宗族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本着它古老而多变的基本特征,本书以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的形态、内部结构、成员身份和社会功能的演变,概括地展现出中国宗族活动所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 本书将中国宗族的历史演变归纳为五个特点:传世久远、形态多变、成员日众、功能转换和影响深远。作者依据社会等级结构的层次划分宗族的构成,认为中国的宗族经历了先秦的宗子贵族宗族制——中古的士族宗族制——宋元的官僚宗族制——明清的绅衿宗族制——近代以来的平民宗族制和宗亲会制几个历程;其演变的历程实际是一个民间化的过程,即宗族由贵族的组织逐渐发展为民间的组织,其成员民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度社会 ,依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族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 ,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族组织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石。在宗法制度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个宗族 ,为自己的家庭和宗族尽义务 ,以“光宗耀祖”和“显亲扬名”。而宗族则尽力保护和救助宗族成员 ,使之幼有所学、壮有所娶、老有所养。二千多年来 ,中国的宗法制度在长期的递嬗过程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动。第一次是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变成士族门阀制度 ,第二次是隋唐以后门阀制度再为宗族制度所取代。在战国到秦时期 ,西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以名人雅士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以笔记体小说的形式展现魏晋以来名人雅士的生活轶事。该作品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手法,塑造出形色各异的人物群像,成为本作品最大的亮点。这些人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士族僧侣,虽然全书出现的人物形象数量巨大,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尽相同,但从宏观而言,这些人物形象所集中呈现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士族的现实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突出他们独特的审美品格和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5.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期间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与闲谈琐语,其中魏晋,特别是东晋时期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该书所记又不限于士族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侣,凡其言行值得称道者都有相应记述。从内容、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世说新语》无疑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该书问世不久,南朝梁刘孝标即为之作注,增补史料,纠正讹误,尤其是征引的古籍多数已经亡佚,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的血族组织(主要是宗族)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同一时期一般劳动人民,或者说平民的血族组织及其存在方式却很少触及,大都认为平民除了个体家庭或农村公社之外,是没有什么血族组织可言的①.如孙作云先生说:“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社会活动单位是‘宗族',不是家庭.反之,在劳动人民方面,无封地,因而也就无宗族,他们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受奴役的”②.  相似文献   

19.
西晋傅畅所著《晋诸公赞》一书在《世说》刘孝标注中被多次引用,它是一部记叙晋代诸重要官吏与士族人士的传记类杂史,文章对《晋诸公赞》的作者、类别、体例以及内容特点进行考查与总结。作为魏晋时期重要的一部杂史,《晋诸公赞》采用“赞”这一文体,记录了西晋人物的言行和事迹,沿袭了魏晋时期人物品评之风,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阅读课上的“空论”与“笑谈”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魏晋时代清谈之风盛行,士族名流相遇,耻论治国强兵裕民之策,崇尚“虚无”“无为”之说。鲁迅说:“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论多而文章少……”士族文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任诞风流的魏晋风度,也为后世所景仰。魏晋清谈和魏晋风度在中国学术史上自有其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然而,清谈终究误国,风度也终因流于恣意妄为放荡败俗而为世人嗤之。令人奇怪的是当今语文阅读课上,却大有魏晋遗风在。其一是“空论”现象,即脱离文本的架空谈论。课堂上不细读文本就组织学生讨论、对话。一上来就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