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代名师斯霞,1978年曾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但她坚辞不受,仍乐于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钦佩这种“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之余,笔者有感而发,想对现在的业务骨干培训模式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李振村 《上海教育》2009,(15):58-59
【主要贡献和实践】 斯霞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0余年,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斯霞老师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上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上世纪60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5.
<正>1956年8月,斯霞应《江苏教育》编辑部之请,参与了低年级语文字词教学座谈会,首次系统回顾和论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字词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发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是斯霞后来进一步总结和倡导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5年第二期有一篇文章是《“词不离句”也有弊端》,文中罗列了“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五大弊端。我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作者在论述“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所谓弊端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已经走进危言耸听、片面偏激这个议论的误区。“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9.
记忆     
金一民 《江苏教育》2014,(1):M0003-M0003
<正>照片中正在执教《我们爱老师》的斯霞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那年她已经68岁。就在这一年她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可是她不愿离开校园、离开她深爱的学生。《我们爱老师》也成为我国小学界第一部教学电影。孩子们在课堂上反复诵读"我们爱老师,老师关心我们"这句话,因  相似文献   

10.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11.
斯霞(1910—2004),浙江诸暨人,1922~1927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她从17岁开始做小学教师,先后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萧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等校任教:解放后,她一直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承担“试行五年制”的试验,效果显著,总结出“随课文分散识字法”;1963年,提出“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978年,被南京市政府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但坚决请辞,依旧做一名小学教师,直至1995年,办理退休手续,其时她已85岁高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常说这样一句行话:“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句行话,主要强调一点,即教师讲解文章的字、词、句,必须紧密结合语言环境。但是,单就讲解词语而言,有的教师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片面地领会“词不离句。”请看《五人墓碑记》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教师:“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语教学中,语言、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善于抓“联系”□王冰清文章是一个系统,是由词、句、段等要素组成的篇章系统,词、句、段、篇之间相互联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段篇中的某些体现联系的关键性词句就能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文识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将生字的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运用、课文的感悟体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词议的方法山东栾信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理解的重点是词和句,理解课文是学生通过对重点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实现的。分段讲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下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周广泉 《山东教育》2002,(35):37-37,41
英语课文教学,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习字、词、句,最终是为了学习“篇”。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课文异常重要。笔者在巩固课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使整个教学过程融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斯霞生于1910年12月,1927年毕业于浙江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春地任教,1932年8目到南京中失大学实验学校(南师大附小前身)小学部任教,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到四川等地教书,1946年回到南京中失大学附属大5桥小学任教,直至1995年退休。斯雷老师从1958年起进行了小学五年制学制改革试验,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总结和倡导了"字不高词,词不离句,句不高文'随课文识字经验;她以语宫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作三者有机地给台起来,做到了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她热爱学生,根据儿室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