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明冉 《考试周刊》2014,(95):183-183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创设情境,创造积极互动、和谐自然的课堂环境,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空间,使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美工活动材料,充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鼓励他们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体现个性化,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使幼儿能运用"绘画"这种语言来表现创造自己身边的世界,成为懂得欣赏、自信、乐于表现的小"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前言:美术是一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感知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当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术中所蕴含的意境、如何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如何从创造美的角度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4.
谢渝芳  卿茜  严静 《教师》2019,(3):116-117
线描画作为幼儿园众多形式的美术活动中的其中一种,由于其使用的工具简单,方法易掌握,既可在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教育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开展。儿童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线描画教学则能够唤醒儿童创造的潜能,能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利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去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美的事物能够深深吸引每个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对美具有敏感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实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这个目标呢?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这一理论在当今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起着较高的指导作用。幼儿园通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孩子在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和美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7.
美术融合教育模式下"美"的教育是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一致。给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将泥塑引入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与学生的美术认知相契合。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呈现泥塑作品、优化泥塑成果展示等途径,使学生在泥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达到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对初中预备班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初预学生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期,其心理发展水平仍有异于一般中学生,普遍地儿童倾向及人格意识的朦胧觉醒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平时常有好动、好胜、好问、对师长依赖等各种外部形式的表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若能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的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适时根据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进入中学的学生,心理表现主要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数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了情感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生活中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欣赏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才能.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艺术"技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美的形式和内容,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在体验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能力、情趣和表现能力得到可能的提升。美不仅是呈现出的表象,更包括在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美的产生过程就是在审美中体验、在创造中体验的过程。一句话,美始终在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术"一词由"美"和"术"两个字组合而成,两者必须实现有效融合。通过研究当前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现状,提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美术是落实美育的重要课程,能够强化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美术课程中,教师也要做好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习活动的优化工作,以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夯实美术基础,掌握审美鉴赏的方法,锻炼美术创造的能力.文章就美术课堂中如何以美育人进行积极的探索,旨在更好地发挥美术的育人功效,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胜、好想象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作文素材资源,创设能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下结合“看录像作文”课题实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作文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  相似文献   

16.
<正>版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儿童版画融绘画与手工为一体,契合了儿童求知、好动的天性,促进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在当代儿童美术教育中,是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创造意识自由和艺术形式自然,是它的魅力所在,儿童可以洒脱地在平面上自由自在地做"文章"。儿童版画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朴素、稚趣之感,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天真好动、好问,他们已接触自然并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在指导低年级儿童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我遵循他们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我的做法与体会如下。1 利用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好奇心理通常表现为被实验仪器、实验现象所吸引,对所发生的现象总  相似文献   

19.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适合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感受艺术之美,体验生活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