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的确出现了许多“珍视独特”的亮丽景观,但更多的却是偏差:要么没有让学生“独特”,用教师或“教参”的理解,一统天下;要么让学生乱“独特”,对学生的任何理解都不予纠正,一派胡言。那么,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理解“独特”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珍视”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公开课,怕冷场,便不默读,要么是乱蛙一片,要么捆绑齐读,要么生硬模拟;在默读之上才能声情并茂,鉴于默读的快速性,默读语言的内化性,默读的多维理解性,语文课提倡默读,语文公开课召唤默读.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的教学,相信许多同行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正处在爱做梦、爱文学的年龄段。可是他们却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不喜欢听语文老师分析小说,却着迷于看小说:他们不喜欢语文老师训练诗歌鉴赏能力,却喜欢读小诗、偷偷试着写诗,语文,成了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连本应最能吸引学生的文学课也失掉了魅力?经过长时间深入调查和思考,我发现文学课走进了教育误区,要么把它上成大学的文学评论课,要么把它上成鉴赏能力训练课,一句话,把文学课当成智育而非美育。  相似文献   

5.
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与以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立意不深,要么语句直白,像记流水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上语文课最讨厌的就是作文课,总说自己写不好,不会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出现写作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重视背诵。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它们文笔优美、意境深远,语句中的各种修饰手法丰富多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一个班 ,虽然从整体来看语文成绩并不高 ,但每次考试过后 ,总有几个常胜将军——语文尖子 ,问他们经验 ,大多回答是喜欢课外阅读。其实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 ,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都有过大量阅读的经历 ,可以这么说 ,大量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文选》烂 ,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抵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从这些古语及名人学者的经验之谈中 ,我们不难获得一个启示 :阅读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 ,为什么大量阅…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写作教学,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不知从何下笔,要么满纸空话,言之无物,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干巴巴的,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词。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我认为是由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学校对老师业绩的评价总离不开考试成绩,所以老师总会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占用学生课内外很多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于此类原因,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要么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么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而这些情况正反映出了认识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的作文,而最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也是作文.为什么作文会令学生如此害怕呢?这大概是每位语文教师都纳闷的事.学生从小就接触语文,说白了,语文就是语言加文字,他们会写字,会组词,会造句,可为什么到了写文章时就头疼呢?就算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写出一篇文章来,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冯乐华 《现代语文》2008,(8):141-143
现行部分《语文》课本在古诗文的注解中存在着“重义轻音”的趋向,对许多本应以古音来读的字词在教材中不加标注,在教学参考书中亦不加以说明。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线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们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各自为政”。要么认为凡课本注释上未加注读音者,应一律视为“统读音”,主张以现代普通话读音替代古音:要么相信师承的“口耳相传”,对不负其责的注释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要么单枪匹马地上下求索、自行钻研、独立考证。  相似文献   

11.
"语文难教"是现在不少语文教师时常感到迷惘和棘手的问题,因为是母语,所以学生在认知方面并不会存在很大的认知困难。由此一来,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要么在自顾自的神游天外,要么懒洋洋,软绵绵地无动于衷。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真正的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呢?《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和于丹教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该书对目前使用最广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母爱的文章进行了点评,认为母亲形象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如同圣女,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中的母亲。《北京晨报》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已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的今天,作文教学尤显得重要,对于一些语文功底好,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的同学来说,写作是一件快事,连着两周不写,他们就会问"为什么不写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的确出现了许多“珍视独特”的亮丽景观,但更多的却是偏差,要么没有往学生“独特”,用教师或“教参”的理解,一统天下;要么让学生乱“独特”,对学生的任何理解都不予纠正,那么,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理解“独特”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珍视呢?  相似文献   

15.
李争 《江西教育》2010,(1):50-51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啰里啰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这里的感受、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其内涵更为广泛,它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感受、理解是欣赏与评价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可能对文本进行欣赏和评价。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或淡化语言文字的教学,他们往往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对语言的内涵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似乎一提到语言文字教学,就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看,裸辞人     
祼辞与祼奔有点儿类似,在外人看来都有一种不管不顾的劲头,有点儿类似大神的行为--但如果你没弄好的话很容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神经病的“神”。当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周围的人视为有病。外人可能并不能理解祼奔爱好者的内在心理,但我想他们自己是清楚的,要么为了赚眼球,要么为了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理想,要么是为了行为艺术献身……总之,你如果不去深入了解的话,你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敢一丝不挂了。  相似文献   

18.
惧怕习作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常见的问题。不少学生遇到习作,要么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要么词不达意,不知所云。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作文不好教。事实上,孩子的世界中并不缺少精彩事情的发生,只是他们不注意收集素材,不善于捕捉细节并准确表达,或者对教师在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要求不甚理解等,影响了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木兰诗》一课中关于木兰这一人物的形象定位,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木兰是一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而对木兰的女儿情怀,要么一点不涉及,要么蜻蜓点水。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如果仔细研究教材,就会发现文本中除了写木兰备战、木兰征战这两个环节之外,其余的环节都是围绕着"木兰是女郎"这句话展开的,全文突出表现了木兰的女性形象。从《木兰诗》创作的背景来看,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在当时对儒家"孝道"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孝道思想的失落是作者重塑孝女形象  相似文献   

20.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虽有删减,但仍是高一语文教材中一篇时间跨度长、牵扯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的文章。课文注释中有一些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同学们在学习时产生一些理解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下列知识扩展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这篇难懂的先秦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