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六德》中的孝道观郭店楚简中的《六德》篇,论述了人在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是一篇重要的早期儒家佚籍,其中有些思想多不见于传世文献,应为楚地特有的先儒思想。据《郭店楚墓竹简》的简文,《六德》篇的内容可分三章。第一章(从一号简至二六号简的上部),简文的大意是以夫、妇、父、子、君、臣为"六位";此六位各有其职,称为"六职";六职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学术史》,卢钟锋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学术史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子学研究。现存《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就是旨在概括和总结先秦诸子学说及其流派的学术史开篇之作。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  相似文献   

3.
诸子百家说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据《汉书·艺文志》上说,数得上名家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绝大多数都无法说出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观点,可据《诸子略》记载,诸子百家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  相似文献   

4.
引言 蒙文通先生是学通经、史、子、集四部的通儒。他治学由经入史,复以学术流变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故对先秦诸子和宋史、西南民族史创获尤多,早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但是蒙先生成就最大的还是史学。建国前夕出版的《儒学五论》主要是论先秦至汉的儒学,只有其中一篇《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的《后论》是论宋明理学的。此外就是《理学札记》第一、二部分及《补遗》、《致张表方书》、《致郦衡叔书》、《答洪廷彦》等七篇。其理学著作虽然只有三万多宇,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多是宋明理学上重要的问题。但据《蒙文通文集》的编者在《…  相似文献   

5.
高培华 《寻根》2012,(6):20-25
谈子夏传授《诗经》(《寻根》2012年第2期),不能回避上博简《孔子诗论》作者问题.2001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被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计29支竹简1006字,经专家整理,百分之九十以上内容已能释读,是一篇有严密组织和中心主旨的《诗》学论著.这篇产生于孟子之前的《诗》学论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其作者有孔子说、子夏说、子羔说、子上说、再传弟子说、楚地经师说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可能性也最大的是"孔子说"与"子夏说".此二说,发端于对开头那个特殊合文的释读.这个合文又见于《子羔》篇、《鲁邦大早》篇,因为与"孔子""卜子"合文字形都有些接近,在目前情况下,读作"孔子"或"卜子"都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总共有二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原道训》。顾名思义,《原道训》讲的主要是“道”,作者在开篇就说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淮南子·原道训》,下文如无特别注明,引文出处都是《原道训》)说明作者对“道”极为看重,认为“道”对天地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影响,甚至“天...  相似文献   

7.
王彬 《华夏文化》2014,(4):37-38
正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  相似文献   

8.
正"学"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人性学说中。《论语》首篇有《学而》,《荀子》首篇有《劝学》,后来章炳麟的《訄书》首篇有《原学》。这些文献与著作将有关"学"的文字放置在书的首篇,可见"学"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意义非凡。到底何为"学"?许慎《说文解字》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卒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死时41岁。他早年师从梁人焦延寿学《易》,是汉代易学象数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元帝时《京氏易》为官方推崇,东汉光武帝所置今文十四博士中也有《京氏易》,由此可见京房及其学说在汉代的影响。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书著录,京房易学著作十分丰富,但在后世流传中大都亡佚,今仅存清代王保训辑录的《京氏易》八卷、《京氏易传》三卷传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要略》首次从外缘方面探讨了诸子缘起之历史实相。20世纪初叶,章太炎作《诸子学略说》等,重提刘、班旧说。而胡适则因《要略》之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驳章太炎之说。章、胡的这种学术史言说均具有创立中国新的学术范式的意义。这至少说明,任何一种建立中国近现代学术范式的努力,都无法漠视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学术资源。这是胡适钟情于"清儒家法",章太炎诸子缘起说虽遭批判,但其诸子学仍大行于世,并仍能于近现代学术建立有所贡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梦溪先生寄赠《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内有已故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篇,讲的是中国孔子的天人合一论(有时称“天人合一观”),我读后有感,就在忙中先写此篇短文,请读者指教。康有为在清末就看出先秦诸子的托古改制。最明显的托古改制,有道家的托黄帝以前的社会而被  相似文献   

12.
《礼记·礼运》云:“地不爱其宝。”随着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文献的相继出土、发现和整理,我们有幸认识和了解到2200多年前秦人的“为吏之道”。简文《为吏之道》等内容涵盖了当时秦人为吏从政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4,(21):14-17
1986年至1987年发掘的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报告《包山楚墓》已于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墓中大量竹简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简文的纪年,有下少学者讨论,发表了一系列意见。这些纪年的最后一个,是“大司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岁”,  相似文献   

14.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另有一种五行》(《寻根》1999年第4期),说的是后来所谓的五常,在自己的历史中从内容到名称都曾发生过重大变化。而郭店楚墓竹简还反映出跟五行连袂的三纲,本来的样子也和后来的不同,有着一段由圣入凡的经历。一郭店一号墓里有一组简片,现存49枚,约1400字,是一篇有关儒家伦理学说的论文,整理者将它拟名为《六德》。“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简文的这段自问自答,把问题交待得清清楚楚。所谓六德,就是六种德行,六种常见的德行。不过且慢,记得我们谈五行或五常的时候,多次见到过“圣智”和“仁义”。…  相似文献   

16.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林超民 《大理文化》2012,(2):110-112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从学会成立20年来在《白族学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两个期刊上发表的近千篇文章中,评选出50篇获奖论文结集出版,可以说这是白族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邵雍位于“北宋五子”之列,为宋代象数说《易》之大宗。其学以自得为主,但也有深厚的学术渊源。首先,邵氏家学崇儒重道,对邵雍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易学、声音文字学上,表现突出。其次,邵雍学术多得于陈抟一系图书派的学术传承,在内容上有物理、义理、性命之学,而尤以易学、《春秋》学为重。此外,邵雍精通《太玄》,著有《太玄准易图》、《正玄》两书,其学术在易图、易数等方面深受《太玄》等先贤遗学的影响。邵雍游历各地,交游甚广,也成为其《春秋》史学、性命之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 2 6号简以“”所评析的《浴 (谷 )风》篇应当属于《邶风》而非《小雅》。简文“”非必以音转而读若悲、负等字 ,而应当依其本来的意义为释 ,其音、意皆与“马矣”一致 ,含有闭塞、偏执之意。《诗·邶风·谷风》的主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弃妇之怨 ,而是在客观的叙述中蕴含了对于弃妇偏执情绪的委婉批评。孔子的婚姻观念中重视夫妻间的情爱和相互理解 ,“好美”、“好色”虽然位置在德操之下 ,但并没有被摈弃、被鞭挞。战国楚简的相关记载为认识和理解孔子以及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念 ,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提出《管子》中《内业》、《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四篇为“宋尹学派的遗著”起,《管子》四篇就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著作年代、学派归属、精气论、心气论等方面给予了关注。本文拟从心性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著于孟子与庄子之后,苟子之前,作为稷下道家代表作的《管子》四篇,在吸收孟子和庄子心性论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稷下道家的心性之学,对苟子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