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把“文”排在了“行”的前面.与《学而》篇顺序显然矛盾。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也是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必然要求,充分表现了新世纪我国实现腾飞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中,认真贯彻理论创新的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周士琦 《寻根》2000,(4):106-107
“发烧”和“发烧友”这两个词语时下相当流行。日前在某杂志上曾读到一篇谈“发烧”一词的文章,作者认为“发烧友”中“发烧”之说是“发烧”原义的引申义:“‘发烧’一词原义是体温增高,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说‘发热’。现在已经出现了引申义  相似文献   

5.
赵进 《华夏文化》2001,(4):54-54
元与兀,《说文》因形析义,不足为据。一般以为同为一字。《汉语大字典》引证高鸿绅《中国字例》和林义光《文源》,对同为一字,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6.
石振声 《寻根》2009,(2):19-22
魏、晋迄今,“竹林七贤”的隐居游会之地究在何处?在历史界、学术界也曾有几种说法。唐、宋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学术界的看法渐趋一致,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定:该地就在今河南省修武县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百家岩景区一带。  相似文献   

7.
杨琳 《寻根》2001,(1):107-111
“二百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是某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例如:“那些二百五大夫光会照你要的药开处方,治不了什么病。”二是指傻里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知道的说他爽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二百五呢。”  相似文献   

8.
庶人 《华夏文化》2009,(4):10-11
偶尔看到一张旧报纸,上面有一条消息,说2008年“两会”召开时,有政协委员建议以繁体字代替简化字,且有许多支持者。这些人支持的理由,据说是繁体字承裁着中国的“文化”,汉字简化以后,“文化”没了,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宋亦箫 《寻根》2014,(1):11-13
中国人“族”的观念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出现“族”字,为“旗”下标一支或两支“矢”(箭)。旗用以聚众,矢用以战斗。故“族”的本义是以家族、氏族为单位的战斗组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对《西游记》评点本研究中的宗教归属问题表现出两种倾向:一为随意化;一为极端化。有鉴于此,本文选取《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西游证道书》为研究对象,从评点内容本身入手,比较二书在主旨阐释、劝世导向、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归纳二书评点的立足点,并就当前学界存在的不足进行学理层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中庸》第一章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重点,提出了“天”、“性”、“道”、“教”、“慎独”、“中和”等概念。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怨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文章的题名虽为“中庸”,但是总起性的段落中却没有提到中庸,而提出了“中和”这一概念,子思为什么提出中和这个概念,中和与中庸的关系为何,自然引起解读《中庸》者的关注。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朱熹关于中庸与中和关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连城有个地方叫“芷溪”,还有个地方叫“莒溪。总觉得有草字头的字很亲切,很有诗意。它大都蕴含着蓬勃的生命绿色。  相似文献   

14.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关于天下观、中国观、夷夏观、大一统等方面创造出一系列颇具概括力和表现力的观念,如“畿服理论”和“春秋三世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方面表达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融合主张,对我们揭示辽宋西夏金时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描述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新的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史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来 ,儒佛调和。反映到佛教艺术上 ,则有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父母恩重经变”摩崖造像的出现。本文论述了该造像与孝道思想的关系 ,体现了佛教受儒家思想影响 ,逐渐世俗化、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总共有二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原道训》。顾名思义,《原道训》讲的主要是“道”,作者在开篇就说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淮南子·原道训》,下文如无特别注明,引文出处都是《原道训》)说明作者对“道”极为看重,认为“道”对天地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影响,甚至“天...  相似文献   

18.
陈池瑜 《东方文化》2002,(3):115-118
最近,中国的“行为艺术”走火入魔似地进入一个高潮,有些行为艺术家开始割肉、食人肉、玩尸体、放血、喂人油、虐杀动物,甚至自缢身亡,这些以艺术的名义的所谓“行为艺术”,据说让西方的行为艺术家也瞠目结舌。中国化部近日发出通知:坚决制止以“艺术”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围绕行为艺术的种种表现,行为艺术对社会的影响、行为艺术与人性、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陈池瑜教授于2001年4月24日下午在研究生2号教室与该系美术理论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举行了一次小型研讨会,现将研讨的结果以笔谈的形式整理成。  相似文献   

19.
古远清 《东方文化》2000,(3):108-113
“梁效”一类的写作组在“革”中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成了舆论界的太上皇,所谓“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这无疑是“革”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论批评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从政府到普通读者都在关心“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除此之外,再加上评论者的狭窄视野(包括中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在内)、译者的错误策略和编辑的无能,中国小说走出去便是“死路一条”。不少学者或隐晦或直接地提醒我们需要有“理论的自省”态度,而不是盲目地陷入“走出去”或者“走不出去”的焦虑,甚至是“走不出去”的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